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3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1.3.1研究方法 4
1.3.2技术路线图 5
1.4研究内容 5
1.5研究的创新之处 6
2学术交流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理论 7
2.1相关概念界定 7
2.1.1关于学术交流的概述 7
2.1.2学术交流质量的概念 19
2.1.3知识产权的概念 20
2.1.4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与学术交流二者的关系 24
2.2学术交流的理论基础 26
2.2.1科学知识增长:一个扩散过程 27
2.2.2默顿关于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理论 28
2.2.3哈格斯特龙的“礼品交换论” 28
2.2.4斯托勒的“商品交换论” 29
2.3国内外相关研究 31
2.3.1国外研究综述 31
2.3.2国内研究概况 35
2.3.3简要评论 40
3历程回顾 41
3.1学术交流的历程回顾 41
3.1.1科学家、学者自发的学术交流阶段 41
3.1.2科学家、学者有组织的学术交流阶段 43
3.1.3国家或政府部门主导,科学家、学者组织的学术交流阶段 46
3.1.4以因特网为媒介的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学术交流阶段 47
3.2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历程回顾 48
3.2.1我国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起源阶段 48
3.2.2我国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发展阶段 49
3.2.3我国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高峰阶段 50
3.2.4我国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中西结合阶段 51
3.2.5国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 52
4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学术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55
4.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55
4.1.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55
4.1.2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56
4.1.3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56
4.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我国学术交流的现状 61
4.2.1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61
4.2.2我国学术交流的现状 63
4.2.3我国学术交流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73
4.2.4国外经验借鉴 76
4.3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现状 78
4.3.1我国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现状 78
4.3.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现状 80
4.3.3国外经验 83
4.4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 90
4.4.1学术会议存在的问题 90
4.4.2文本类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 92
4.4.3在线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 93
4.4.4交流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94
5知识产权制度下学术交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6
5.1学术交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96
5.1.1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98
5.1.2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101
5.2学术交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2
5.2.1学术交流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02
5.2.2学术交流质量评价指标设定 103
5.2.3学术交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06
5.3学术交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解释及结果分析 108
5.3.1模型解释 108
5.3.2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111
5.3.3结果分析 117
6知识产权制度和学术交流的互动机理 121
6.1知识产权制度和学术交流的互动关系 121
6.1.1知识产权制度对学术交流的影响 121
6.1.2学术交流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 124
6.2知识产权制度和学术交流的作用机理 128
6.2.1学术交流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机理 128
6.2.2知识产权制度对学术交流的作用机理 129
6.3知识产权制度和学术交流的互动模式研究 130
7积极探索基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下提升学术交流质量的途径 132
7.1提高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质量的建议 132
7.2提高文本类学术交流质量的建议 137
7.3提高在线学术交流质量的建议 141
7.4国家宏观管理与引导层面 145
7.5个人自身管理层面 148
参考文献 150
附录 157
后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