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 1
引言 1
一、植物界的分门 1
二、植物分类阶层 3
三、种的命名 3
四、植物的分类方法 6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8
第一节 蓝藻门(Cyanophyta) 8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8
二、蓝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1
三、蓝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4
第二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14
第三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15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15
二、绿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7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31
第四节 轮藻门(Charophyta) 32
一、轮藻门的一般特征 32
二、轮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32
三、轮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35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35
第六节 甲藻门(Pyrroyta) 37
第七节 红藻门(Rhodophyta) 37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37
二、红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39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42
第八节 褐藻门(Phaeophyta) 45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45
二、褐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47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52
第九节 藻类植物小结 53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53
二、藻类植物的演化 54
三、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56
复习思考题 58
第二章 菌类植物(Fungi) 60
第一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60
一、细菌门的一般特征 60
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63
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phyta) 64
第三节 真菌门(Eumycophyta) 64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64
二、真菌门的分类 67
三、真菌门的小结 89
复习思考题 91
第三章 地衣植物门(lichens) 92
一、地衣的一般特征 92
二、地衣的分类 94
三、地衣的生态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95
复习思考题 96
第四章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97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97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99
一、苔纲(Hepaticae) 99
二、藓纲(Musci) 105
第三节 苔藓植物小结 110
一、苔藓是植物从水生生活到陆生生活的过渡类型的代表 110
二、苔藓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11
三、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112
复习思考题 113
第五章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14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114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17
一、石松亚门(Lycophytina) 118
二、楔叶亚门(Spheenophytina) 120
三、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124
第三节 蕨类植物小结 138
一、蕨类植物是既古老而又复杂的植物群 138
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39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143
复习思考题 144
第六章 孢子植物小结 146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146
二、孢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146
三、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48
复习思考题 149
第七章 裸子植物门(Gymnos pe rmae) 150
第一节 概论 150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50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 151
第二节 苏铁纲(Cycadopsida) 152
第三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155
第四节 松柏纲(Coniferopsida) 156
(一)松科(Pinaceae)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62
(二)杉科(Taxodiaceae)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67
(三)柏科(Cupressaceae)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69
第五节 红豆杉纲(Taxopsida) 173
第六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 176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179
第八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184
复习思考题 186
第八章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187
第一节 概论 187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87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89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191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192
一、木兰目(Magnoliales) 192
1.木兰科(Magnoliaceae) 192
二、樟目(Laurales) 195
2.樟科(Lauraceae) 195
三、八角茴香目(Illiciales) 198
3.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198
四、睡莲目(Nymphaeales) 199
4.莲科(Nelumbonaceae) 199
五、毛莨目(Ranales) 200
5.毛茛科(Ranunculaceae) 200
六、罂粟目(Papaverales) 204
6.罂粟科(Papaveraceae) 204
七、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205
7.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205
8.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 207
八、杜仲目(Eucommiales) 207
9.杜仲科(Eucommiaceae) 207
九、荨麻目(Urticales) 208
10.榆科(Ulmaceae) 208
11.桑科(Moraceae) 210
12.大麻科(Cannabaceae) 213
十、胡桃目(Juglandales) 215
13.胡桃科(Juglandaceae) 215
十一、山毛榉目(Fagales) 217
14.山毛榉科(Fagaceae) 217
15.桦木科(Betulaceae) 221
十二、石竹目(Caryophyllales) 224
16.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24
17.藜科(Chenopodiaceae) 226
十三、蓼目(Polygonales) 228
18.蓼科(Polygonaceae) 228
十四、山茶目(Theales) 231
19.山茶科(Theaceae) 231
20.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233
十五、锦葵目(Malvales) 235
21.椴树科(Tiliaceae) 235
22.锦葵科(Malvaceae) 236
十六、堇菜目(Violales) 238
23.葫芦科(Cucurbitaceae) 238
十七、杨柳目(Salicales) 240
24.杨柳科(Salicaceae) 240
十八、白花菜目(Capparales) 243
25.十字花科(Cruciferae) 243
十九、蔷薇目(Rosales) 245
26.蔷薇科(Rosaceae) 245
27.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54
二十、豆目(Fabales) 256
28.含羞草科(Mimosaceae) 256
29.苏木科(云实科) (Caesalpiniaceae) 258
30.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ionaceoe) 258
二十一、桃金娘目(Myrtales) 262
31.桃金娘科(Myrtaceae) 262
二十二、山茱萸目(Cornales) 262
32.山茱萸科(Cornaceae) 262
二十三、卫矛目(Celastrales) 264
33.卫矛科(Celasraceae) 264
二十四、大戟目(Euphorbiales) 266
34.大戟科(Euphorbiaceae) 266
二十五、鼠李目(Rhamnales) 268
35.鼠李科(Rhamnaceae) 268
36.葡萄科(Vitaceae) 270
二十六、无患子目(Sapindales) 271
37.无患子科(Sapindaceae) 271
38.槭树科(Aceraceae) 272
39.漆树科(Anacardiaceae) 274
40.芸香科(Rutaceae) 276
二十七、伞形目(Apiales,Umbellales) 279
41.五加科(Araliaceae) 279
42.伞形科(Umbelliferae) 282
二十八、杜鹃花目(Ericales) 284
43.杜鹃花科(Ericaceae) 284
二十九、柿树目(Ebenales) 287
44.柿树科(Ebenaceae) 287
三十、报春花目(Primulales) 289
45.报春花科(Primulaceae) 289
三十一、龙胆目(Gentianales) 292
46.夹竹桃科(Apocynaceae) 292
47.萝藦科(Asclepiadaceae) 294
三十二、茄目(Solanales) 298
48.茄科(Solanaceae) 298
49.旋花科(Convolvulaceae) 301
三十三、唇形目(Lamiales) 303
50.马鞭草科(Verbenaceae) 303
51.唇形科(Lamiaceae) 306
三十四、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312
52.木犀科(Oleaceae) 312
53.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314
三十五、桔梗目(Campanulales) 317
54.桔梗科(Campanulaceae) 317
三十六、茜草目(Rubiales) 320
55.茜草科(Rubiaceae) 320
三十七、川续断目(Dipsacales) 323
56.忍冬科(Caprifoliaceae) 323
三十八、菊目(Asterales) 325
57.菊科(Asteraceae) 325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百合纲Liliop sida) 332
三十九、泽泻目(Alismatales) 332
58.泽泻科(Alismataceae) 332
四十、槟榔目(Arecales) 333
59.槟榔科(Arecaceae) 333
四十一、天南星目(Arales) 337
60.天南星科(Araceae) 337
四十二、莎草目(Cyperales) 338
61.莎草科(Cyperaceae) 338
62.禾本科(Poaceae,Cramineae) 342
四十三、姜目(Zingiberales) 348
63.芭蕉科(Musaceae) 348
64.姜科(Zingiberaceae) 349
四十四、百合目(Liliales) 351
65.百合科(Liliaceae) 351
66.石蒜科(Amaryllidaceae) 357
67.薯蓣科(Dioscoreaceae) 358
四十五、兰目(Orchidales) 359
68.兰科(Orchidaceae) 359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主要分类系统 365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365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 367
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369
复习思考题 373
第三篇 植物生态 377
第一章 植物生态条件 377
第一节 生态因子 377
第二节 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态的作用 378
复习思考题 380
第二章 植物群落 381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概念 381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特征 382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生态 387
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动态 390
第五节 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391
复习思考题 393
第三章 植被类型 394
第一节 世界植被类型 394
第二节 中国植被分区概况 403
一、湿润的森林植被区域 403
二、半干旱的草原植被区域 408
三、干旱的荒漠植被区域 410
复习思考题 410
第四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11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念 41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41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14
第四节 植物与生态平衡 420
复习思考题 425
第五章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26
一、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 426
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 427
三、大力保护植物资源 428
复习思考题 430
实验 431
实验一 藻类植物(蓝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 431
实验二 藻类植物(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433
实验三 真菌门(一)(藻状菌纲、子囊菌纲) 436
实验四 真菌门(二)(担子菌纲、半知菌纲) 438
实验五 苔藓植物门 441
实验六 蕨类植物门 443
实验七 裸子植物门 446
实验八 木兰科、樟科、毛茛科、桑科、山毛榉科 449
实验九 石竹科、藜科、锦葵科、十字花科、葫芦科 452
实验十 蔷薇科、蝶形花科、桃金娘科、大戟科 454
实验十一 芸香科、伞形科、荚竹桃科、茄科、马鞭草科 457
实验十二 唇形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木犀科、菊科 459
实验十三 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 462
实验十四 植物群落的调查 465
附录1 孢子植物的野外观察 469
附录2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478
附录3 种子植物野外实习及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