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经典理论与普遍规律 5
第一节 群众之于政党 6
一、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 7
二、政党是隶属于群众的一个小部分 9
三、群众是党夺取政权和执政的基石 11
四、群众是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依托 13
第二节 政党之于群众 14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潜在先进性 15
二、凝聚和整合群众诉求的核心力量 17
三、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先锋部队 19
案例链接:为民谋利须抓好切入点——温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探索 21
第三节 群众之于政党之执政 27
一、群众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 27
二、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离心力 30
三、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中的利益 33
第四节 党群关系的三个层面 36
案例链接:党群危机背后的公信力下降——甘肃“陇南群体事件”的启示 40
第二章 背景变化与科学定位 47
第一节 执政背景变化及其影响 48
一、世界大背景的变化和影响 48
二、社会大转型的变化和影响 56
三、市场经济联动的急速剧变 62
案例链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珙县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探索 71
第二节 历史方位变化及其影响 75
一、革命和执政的角色转换 75
二、执政党凸显的主要功能 80
案例链接:“三方共赢”营造持续和谐——青岛市建设和谐园区的有益探索 82
第三章 历史坐标与现实维度 87
第一节 执政以来党群关系述评 88
一、过渡时期的党群关系 88
二、探索时期的党群关系 92
三、“文革”时期的党群关系 97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群关系 99
第二节 党情和民情的新变化 104
一、党情三维的变化 104
二、群众结构的变化 121
案例链接:服务跟着农民走——贵州省农信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 138
第三节 考量党群关系的新课题 143
一、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144
二、民主滞后和权力集中 147
三、党内腐败和不良作风 149
四、制度缺失和体制失范 153
案例链接:亮“杀手锏”治“舌尖腐败”——山东乳山大力转变作风纪实 156
第四章 治国理政的他山之石 1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选择 162
一、当今社会主义的选择和走向 162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主动革新 166
三、谨慎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170
第二节 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教训与启示 174
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74
二、苏共丧失民心的诸多因素 175
三、苏共执政失败的后续反思 183
第三节 “一党独大”执政党下台根源探究 185
一、“自我膨胀”走向“功能异化” 186
二、“一党独大”形成“既得利益” 188
三、“专权与腐败”终致“党将不党” 191
第四节 当代执政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199
一、当代世界政党的发展态势 199
二、发展中国家执政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1
案例链接:“阿拉伯之春”的警示——近年来北非西亚等国的执政危机 208
第五章 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215
第一节 围绕实现利益改善党群关系 216
一、执政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 217
二、实现群众利益以解决民生为本 231
案例链接:冲突背后的理性回归——江苏启东事件反思 237
第二节 围绕掌好权力改善党群关系 242
一、公权为民所有、所授、所用 242
二、民主权利是群众当家作主之基 258
案例链接:民主进步中的理性博弈——广东乌坎事件深层分析及启示 271
第三节 发展党内民主改善党群关系 277
一、党内民主的推进方向 277
二、规范党内权力关系 279
三、发展基层直接民主 282
案例链接:让农民组织起来——河北肃宁县农村治理模式创新 285
第四节 构建长效的党群联系互动机制 294
一、完善党群联系的制度 294
二、拓宽党群联系的渠道 295
三、以优良作风凝聚人民 298
案例链接:“直接”才能“密切”——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创新 305
附录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部分论述摘编 310
附录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群关系部分论述摘编 319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