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
一、外部环境变化 1
二、网络组织的出现 2
三、问题的提出 3
第二节 研究意义 5
一、理论意义 5
二、实践意义 5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6
一、研究思路 6
二、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7
第四节 研究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 8
一、研究逻辑框架 8
二、研究方法 8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 10
第二章 企业战略网络及组织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11
第一节 企业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兴起 11
第二节 企业战略网络理论研究梳理 12
一、企业战略网络基本内涵研究 12
二、企业战略网络功能和竞争优势研究 14
三、企业战略网络治理及节点关系管理研究 17
四、企业战略网络形成与演化研究 18
第三节 企业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简单述评 20
第四节 组织演化理论研究梳理 21
一、组织生态理论演化观点 21
二、系统科学及自组织理论演化观点 23
三、演化经济学的演化观点 24
第五节 组织演化理论研究述评 2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27
第三章 企业战略网络内涵及功能 29
第一节 企业战略网络概念及构成要素 29
一、企业战略网络概念界定 29
二、企业战略网络构成要素 31
第二节 企业战略网络特征 33
一、企业战略网络与网络组织区别 33
二、企业战略网络基本特征 35
第三节 企业战略网络功能 3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4
第四章 演化思想与企业战略网络 47
第一节 演化内涵 47
第二节 企业战略网络演化基础和特征 48
一、企业战略网络演化基础 49
二、企业战略网络演化特征 50
第三节 演化思想对企业战略网络发展的启示 52
一、生态演化与组织演化类比 52
二、演化思想对企业战略网络发展的启示 54
第四节 企业战略网络演化过程作用机理模型 5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57
第五章 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机制分析 59
第一节 熵与自组织理论 59
一、熵的提出 59
二、自组织理论 60
第二节 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动因 62
第三节 企业战略网络熵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一、企业战略网络熵内部影响因素 64
二、企业战略网络熵外部影响因素 66
第四节 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熵流模型构建及演化路径分析 67
一、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熵流模型构建 67
二、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路径分析 69
第五节 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熵流控制 7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77
第六章 企业战略网络演化选择与节点关系管理机制 79
第一节 企业战略网络演化选择内涵 79
第二节 企业战略网络选择过程中核心节点的作用分析 81
一、核心节点内涵及特征 81
二、核心节点在企业战略网络选择中的作用 83
第三节 企业战略网络节点选择过程演化博弈分析 84
一、演化博弈在企业战略网络节点选择过程中的适用性 85
二、企业战略网络节点选择过程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86
第四节 企业战略网络节点生态位测度及关系管理研究 88
一、企业战略网络类生态性 89
二、生态位理论及节点生态位的内涵 90
三、企业战略网络节点生态位测度 92
四、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战略网络节点关系管理策略 94
第五节 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战略网络节点间协同演化模型研究 96
一、协同演化概念和特征 96
二、企业战略网络节点间生态关系 99
三、企业战略网络节点间协同演化模型分析 102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10
第七章 企业战略网络演化学习与技术创新机制 111
第一节 企业战略网络学习内涵和特性 112
一、组织内学习、组织间学习和网络学习 112
二、企业战略网络学习特性 114
第二节 企业战略网络学习演化博弈分析 116
一、企业战略网络学习是一个复制动态演化过程 116
二、企业战略网络学习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117
三、节点间学习的演化博弈对企业战略网络演化影响分析 121
第三节 企业战略网络学习与演化整合 122
第四节 技术创新内涵及演化特征 128
一、技术创新基本内涵 128
二、技术创新演化特征 130
第五节 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网络演化关系互动分析 132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战略网络结构演化影响 132
二、企业战略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 133
第六节 组织学习、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网络演化 138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40
第八章 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发展及治理实践 143
第一节 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形成及发展 144
第二节 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的企业战略网络特征 147
第三节 基于演化视角的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治理 150
一、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节点选择机制 150
二、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网络学习机制 151
三、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合作创新机制 152
四、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协同发展机制 15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58
研究结论与展望 159
一、主要结论 159
二、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161
参考文献 165
后记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