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电影·理论 1
第一章 电影艺术理论 3
第一节 百舸争流:电影理论流派 6
第二节 西风东渐:中国电影理论潮流 16
第三节 纪实派:巴赞电影理论 21
第四节 蒙太奇派:爱森斯坦电影理论 29
第五节 符号派:麦茨电影理论 37
一、什么是符号? 37
二、U·艾柯的电影代码说 44
三、丹尼尔·达扬的古典电影引导代码说 46
四、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 49
第二章 电影时空美学 53
第一节 生命的表征——主观化存在 56
第二节 时间—空间 58
第三节 影像—声音 65
一、象 65
二、光 67
三、色彩与形状 69
四、身体 72
五、声音 75
第四节 电影审美场:作者—观众 78
一、潜在叙述者 80
二、电影作者 81
三、电影作品 84
四、电影观众 87
五、潜在接受者 87
第三章 电影审美分析 89
第一节 电影视听语言审美 93
一、画面审美 94
二、镜头语言审美 98
三、声音审美 103
第二节 电影主题审美 105
一、社会主题审美 106
二、时代主题审美 106
三、文化主题审美 107
四、人性主题审美 107
第三节 电影人物审美 109
一、身体 110
二、精神 111
第四节 电影叙事审美 112
一、细节美 113
二、悬念美 113
三、意境美 113
四、悲剧美 114
五、喜剧美 115
六、结构美 116
中篇 电影审美·群落 117
一、中国电影风格60年 119
二、古典审美文化精神在武侠电影中的转化与消解:《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和《七剑》的比较阅读 145
三、迷惘与沉沦:第六代电影的终结 156
四、性别政治话语中的优雅转身——中国新世纪女性电影研究 160
五、真实的存在与虚无的幽灵 169
六、新世纪中国新生代导演创作审美分析 174
七、新世纪台湾新青春电影审美对比阅读 193
八、移植·复制·本土化:后现代喜剧电影在中国 210
九、吕克·贝松电影的华丽转身 217
下篇 电影审美·文本 233
一、《盗梦空间》:盗梦机器·哲学意味·新电影时空 235
二、《鬼子来了》:哲学电影品质及其民族意识的遗忘 240
三、《太阳照常升起》:魔幻疯癫的时间游戏:一种新的电影结构 248
四、《唐山大地震》:缝合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价值的冲突 255
五、《广岛之恋》:往事并不如烟:遗忘与铭记的悖论 258
六、《南京!南京!》:虚构的电影和真实的民族之痛 263
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性别写作的迷恋与迷误 271
八、《向日葵》: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城市民俗风情画 276
九、《青红》:逼近真实:残酷青春的表征图章 281
十、《芳香之旅》:身体改写中的政治女人 286
十一、《白鹿原》: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情色消解 291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