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8月) 3
第一章 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郧阳的形势和党面临的任务 3
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 7
第二章 以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的各项社会改革 20
一、土地制度改革的准备 20
二、土地制度改革从试点到分批推进 23
三、开展土改复查,巩固土改成果 28
四、城镇民主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 3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39
一、基层政权建设和党的组织建设的加强 39
二、山区农业的恢复 51
三、城镇工商业在调整中发展 59
四、兴办农村供销合作社,扩大城乡物资交流 62
五、教育、卫生事业的整顿与发展 64
第四章 学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68
一、对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大学习、大宣传 68
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粮食“三定”政策的实施 71
三、围绕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推进政治建设 76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87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 87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1
三、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 95
四、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7
第六章 “一五”期间山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102
一、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 102
二、地方工业和交通邮电事业 106
三、科教文卫事业 110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年9月—1966年4月) 1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山区县的初步探索 119
一、学习贯彻党的八大文件 119
二、山区生产方针的探索与实践 121
三、1957年取得的新成就 124
四、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27
第八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32
一、农业生产“大跃进” 132
二、“大跃进”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36
三、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138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初期体制的主要弊端 141
五、教育卫生领域的全面大办 147
第九章 纠“左”过程的曲折 151
一、八个月的初步纠“左” 151
二、“反右倾”斗争与继续“大跃进” 158
三、以反“共产风”为突破口的初步调整 163
第十章 全面调整的五年 167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 167
二、工商业政策的调整 171
三、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调整 175
四、五年调整的显著成效 177
第十一章 农村开展“四清”与城镇开展“五反”运动 180
一、农村“四清”运动 180
二、城镇“五反”运动 185
第十二章 重点工程建设与郧阳专署的设立 188
一、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188
二、神农架林区的初期开发 192
三、郧阳专署的设立,山区生产方针的确定 194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三线建设的展开(1966年5月—1976年10月) 201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201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02
二、三线建设在十堰展开,十堰办事处的设立 205
三、“夺权”运动和“三支两军” 207
四、继续内乱及其严重危害 209
第十四章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斗、批、改”运动的开展 213
一、各级革委会的成立 213
二、贯彻中央“7·3”、“7·24””布告 215
三、全面开展“斗、批、改”运动 216
四、郧阳地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221
第十五章 纠“左”的反复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25
一、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225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 229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32
第十六章 十堰在内乱中艰难崛起 234
一、十堰市提升为省辖市 234
二、十堰、郧阳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36
三、十堰经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的起步与发展 241
第十七章 以农业为主、依托三线建设发展的郧阳经济 253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 253
二、“75·8”型水灾后的农业恢复工作 255
三、围绕三线建设,发展郧阳地方工业 258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267
第十八章 开展揭、批、查运动,彻底清算“四人帮”的罪行 267
一、揭、批、查运动在郧阳地区的开展 267
二、揭、批、查运动在十堰二汽的开展 271
第十九章 各级党政群团组织在整顿、建设中得到加强 274
一、各级党代表大会的筹备和召开 274
二、地、市行政班子调整、各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76
三、群团组织的整顿和建设 277
第二十章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80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80
二、平反冤假错案和右派摘帽改正工作 283
第二十一章 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 288
一、李先念视察十堰二汽、郧阳地区和丹江大坝 288
二、郧阳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289
三、十堰二汽国民经济的发展 296
四、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全新面貌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