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研究综述 1
1.1西方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 1
1.1.1从分配正义论到福利多元主义:政府财政责任从无限到有限 2
1.1.2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启示 18
1.2国内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综述 20
1.3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评析 30
第2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35
2.1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障的状况及可借鉴意义 35
2.1.1加拿大、德国、日本农村养老保障的模式 36
2.1.2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启示 47
2.2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各地模式比较 49
2.2.1苏州、南京、北京、贫困地区试点模式 51
2.2.2各地典型模式的启示 60
第3章 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 63
3.1第一阶段:集体责任的强化(1949—1978) 64
3.1.1以集体保障和社会救助为主的方式提供了有限保障 65
3.1.2有限的集体保障破坏了家庭的经济保障功能 69
3.2第二阶段:个人、社区责任的发展(1978—1992) 71
3.2.1政府的补缺型保障 71
3.2.2商业保险初步发展 72
3.2.3以社区为责任主体的保障 73
3.3第三阶段:制度化保障的尝试(1993—2000) 76
3.3.1参保的基本情况 77
3.3.2个人责任难以承载,制度陷入困境 78
3.4第四阶段:新型制度化保障逐步确立(2000—2006) 80
3.4.1社区保障 81
3.4.2制度型保障 82
第4章 吉林省“新农保”试点的变化及不足 87
4.1“新农保”试点的变化 87
4.1.1筹资模式的变化 87
4.1.2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变化 88
4.2试点制度的不足 90
4.2.1农民缴费能力及受益水平不足 90
4.2.2地方财政压力大,“逆向选择”导致支付风险增加 92
4.2.3统筹层次低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 93
4.2.4制度间的分散发展加大了制度成本 94
4.3根源:二元社会的发展及新变化 96
4.3.1二元社会的形成 96
4.3.2二元社会的演化——新二元社会的形成 99
4.3.3新二元社会给建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阻碍 101
第5章 吉林省建设多支柱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条件调查 106
5.1必要性分析 106
5.1.1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严重 107
5.1.2社会转型期农民面临的风险加大 112
5.2可行性分析 113
5.2.1经济条件已基本具备 113
5.2.2农民需求意愿强烈 114
5.2.3给农民以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已深入人心 115
5.2.4家庭和土地保障仍起到很大作用 116
5.3基础条件调查 117
5.3.1相关制度实施效果的调查 118
5.3.2吉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个案调查 123
5.3.3分析与讨论:传统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容忽视 133
第6章 欠发达地区多支柱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建构 136
6.1建立多支柱体系的思路和框架 137
6.1.1“补救”与“普惠”相结合的理念 137
6.1.2五支柱模式框架 139
6.1.3城乡有别、体制衔接的原则 143
6.2制度化支柱的完善 146
6.2.1改进个人账户筹资模式 146
6.2.2优惠政策重点向缴费困难群体倾斜 155
6.2.3实行弹性领取养老金年龄政策 158
6.2.4破除固有障碍,理顺相关关系 169
第7章 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 175
7.1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特点 175
7.2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多元化方向 181
结论 184
参考文献 187
附录:读博期间所写的文章 210
附录1吉林省社会保障状况调查问卷分析 210
附录2新农保中农民退休年龄的调整及其可适性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220
附录3东北老工业基地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及对策分析 234
附录4软环境不佳是东北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障碍 246
附录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缘由 257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