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与实践 以重庆主城区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舒沐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2156368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重构城市与自然的平衡的宗旨,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的空间平台,以对现状保护和发展中存在问题和规划不足的反思为出发点,以自然生态学为研究主题,在中观和微观空间层面上,探索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空间统筹,使生态城市理念在日常城市规划工作中得以落实,促进城市规划的生态化转变。

1 绪论 1

1.1 研究缘起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对象 3

1.1.3 研究意义 3

1.2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进展 5

1.2.1 国内研究进展 5

1.2.2 国外类似典型概念研究状况 12

1.2.3 研究评述 23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25

1.3.1 研究方法 25

1.3.2 研究框架(图1-1) 26

1.4 研究的创新点 27

本章小结 28

2 城市非建设用地概念及其规划研究基础 29

2.1 概念界定 29

2.1.1 发展脉络 29

2.1.2 既有概念的梳理 41

2.1.3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44

2.2 规划研究的基础理论 52

2.2.1 生态城市理论及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52

2.2.2 生态学理论及相关原理与方法 58

2.2.3 精明增长理论 69

2.3 现有规划方法的总结 78

2.3.1 基于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方法 78

2.3.2 绿道规划方法 83

本章小结 86

3 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及发展问题在重庆都市区的显现 87

3.1 现状 87

3.1.1 既有的相关规划 87

3.1.2 现行的规划实施 95

3.1.3 划定的用地分布 98

3.2 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0

3.2.1 用地范围受到侵蚀 100

3.2.2 用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101

3.3 现有规划的不足 104

3.3.1 规划视角的错位:源自对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地位的忽视 104

3.3.2 规划布局不合理:源自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生态效应认知的模糊 105

3.3.3 规划实施不统一:源自对城市非建设用地整体性把握的缺失 110

本章小结 114

4 城市非建设用地属性的再认识及规划方法的调适 115

4.1 用地属性的再认识 115

4.1.1 规划地位的明确 115

4.1.2 生态效应的明晰 128

4.2 山地环境下生态环境特征在重庆都市区的体现 149

4.2.1 自然生态状况 149

4.2.2 生态环境问题 151

4.2.3 山地环境下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要求 154

4.3 结合山地环境的规划方法完整性调适 156

4.3.1 规划视角具备的完整性 157

4.3.2 规划目标解析的完整性 158

4.3.3 规划要素组织的完整性 159

4.3.4 规划功能实现的完整性 164

4.3.5 规划管制实施的完整性 169

本章小结 172

5 城市非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在重庆都市区的空间解析 174

5.1 规划方法调适在布局中的体现 174

5.1.1 规划布局的导向 174

5.1.2 布局目标的侧重 176

5.1.3 规划布局的要点 177

5.1.4 规划布局的程序 180

5.2 辨析和协调:都市区空间层面布局优化的重点 182

5.2.1 规划要素的空间辨析 182

5.2.2 规划布局的空间综合和协调 201

5.2.3 布局优化的成果 202

5.3 网络化:中心城区空间层面布局优化的方向 205

5.3.1 规划布局的策略 205

5.3.2 规划廊道类型和管控要点 208

5.3.3 布局优化成果 210

5.4 规划布局的辅助评价 216

5.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216

5.4.2 指标评价的结果 218

本章小结 219

6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的管理统筹 221

6.1 重庆城乡统筹的特征及相应管理统筹导向 221

6.1.1 重庆城乡统筹的特征 221

6.1.2 管理统筹导向 223

6.2 设立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编制体系 225

6.2.1 城乡总体规划的层次和重点 225

6.2.2 城乡总体规划的内容 228

6.2.3 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管理 231

6.3 结合管理和实施深化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 233

6.3.1 设立适应管理的非建设用地类型 233

6.3.2 应用具有政策引导性的管制和引导方法 241

6.3.3 设置具有实施性的规划项目 248

6.4 建立协调统一的规划实施管理构架 251

6.4.1 建构有机统一的管理机构 251

6.4.2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253

6.4.3 健全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 254

本章小结 255

7 结语 257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257

7.2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260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