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层儿科使用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洪民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5203287
  • 页数:524 页
图书介绍:医结合基层儿科实用手册》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儿科基础知识、儿科常用检查、儿科操作技术、儿科常用疗法。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及护理、儿内科及儿科传染病、中医儿科疑难病等重点知识点,每种病均详述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案。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儿科常用中草药的名称、药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介绍了部分中成药及中药针剂的组方、主治、用法、用量等。《中西医结合基层儿科实用手册》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内容实用性强,可进一步指导基层卫生人员的学习,提高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技术水平。

第一章 儿科基础特点 1

一、简述儿科发展史 1

二、儿科范围与任务 2

(一)基础医学 2

(二)临床医学 3

(三)儿童保健学 4

三、儿科病历与体格检查的内容 7

(一)儿科病历的特点 7

(二)儿科体格检查的特点 9

(三)本院儿科入院病历记录内容 11

四、托幼机构的工作内容与管理 11

(一)托幼机构不同年龄的保健工作 12

(二)托幼机构人员设施与制度 12

五、传染病报告制度 13

(一)报告的病种 13

(二)报告方式 13

六、乳儿喂养的种类与方法 14

(一)母乳喂养 14

(二)人工喂养 15

(三)混合喂养 15

七、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16

(一)早产儿的特点 16

(二)早产儿的护理 16

八、新生儿的特点与护理 18

(一)体重 18

(二)体温 18

(三)脐带 18

(四)皮肤 19

(五)喂养 19

(六)大小便 19

(七)新生儿生理特点 19

九、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 21

(一)新生儿管理常规 21

(二)新生儿查体的临床意义 22

十、高危新生儿监护内容 22

(一)高危新生儿室收治对象 23

(二)医护人员的职责 23

(三)高危新生儿室的要求 23

(四)消毒与隔离 24

(五)高危儿的监护项目 24

(六)高危儿的病历管理 24

(七)高危新生儿转运要求 25

(八)转运步骤及人员、设备 25

十一、小儿正常与异常体温的特点 25

(一)体温变化的因素 25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25

(三)测温注意事项 26

(四)发热的类型 26

十二、小儿免疫系统的生理特点 26

(一)淋巴组织 26

(二)吞噬功能 27

(三)细胞免疫 27

(四)免疫球蛋白 27

十三、结核病的诊断特点 28

(一)诊断结核病的主要依据 28

(二)判断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参考指标 28

十四、心脏听诊的特点 28

(一)心脏瓣膜的解剖位置 28

(二)心脏瓣膜的听诊区 29

(三)听诊顺序及注意事项 29

(四)明确心动周期 29

十五、肝脾的功能特点 30

(一)肝的扪诊 30

(二)脾的扪诊 30

(三)肝的功能特点 30

(四)脾的功能特点 30

(五)肝脾的共同功能作用 30

十六、小儿排尿及尿的特点 31

(一)排尿次数与年龄的关系 31

(二)每日尿量与年龄的关系 31

(三)病理性排尿,临床意义重大 31

十七、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32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32

(二)体液的组成 32

(三)水的交换 32

(四)影响平衡因素 32

十八、小儿大便呈绿色并伴黏液的原因与鉴别 33

(一)小儿产生绿色黏液便的原因 33

(二)大便鉴别 33

十九、中医儿科的辨证要点 34

(一)近代中医儿科的发展特点 34

(二)小儿诊法与辨证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34

(三)望舌质和舌苔是小儿辨证的主要诊断依据 35

(四)西医的“望闻问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差异 35

第二章 儿科常用检查 36

一、常规化验 36

(一)血常规 36

(二)大便常规 38

(三)尿常规 38

二、生化检查 39

三、其他化验 41

(一)风湿四项 41

(二)肥达氏、外斐氏 42

(三)ABO血型系统 43

(四)抗凝血检测表(一、二) 43

(五)其他化验 44

四、小儿造血与临床常用的血象特点 45

(一)小儿造血的特点 45

(二)小儿血象的特点 45

五、正常骨髓象及骨髓象异常的临床意义 49

六、脑脊液正常值及生化病理改变值 51

(一)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1

(二)脑脊液的生化病理改变 52

七、小儿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特点 53

(一)一般检查 53

(二)颅神经检查 53

(三)运动检查 54

(四)感觉检查 54

(五)反射检查 54

(六)脑膜刺激征 55

(七)婴儿时期暂时性反射 56

八、儿童时期脑电图的特点 57

(一)小儿脑电图的诊断意义 57

(二)不同年龄小儿脑电图的特点 57

(三)常见各种疾病的脑电图 58

九、小儿心电图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59

(一)正常心电图 59

(二)异常心电图 61

十、小儿X线检查的特点和方法 61

十一、小儿超声诊断的范围及特点 62

十二、正常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1~12岁) 63

(一)正常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1~5岁) 63

(二)正常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6~12岁) 64

十三、儿童颅脑疾病的CT诊断特点 65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65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ICH) 66

(三)外部性脑积水(EH) 67

(四)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67

(五)小儿病毒性脑炎 68

十四、简述小儿手指甲皱微循环检查法 69

(一)手指甲皱微循环的组成 69

(二)甲皱微循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69

(三)检查设备 69

(四)检查方法与部位 69

第三章 儿科操作技术 72

一、导尿技术的操作方法 72

二、鼻饲插入方法 72

三、洗胃的技术操作 73

四、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 73

五、给氧的方法 74

(一)鼻饲导管法 74

(二)漏斗法或戴帽式法 75

六、气管切开术 75

(一)方法 75

(二)适应指征 75

七、静脉切开术 75

八、胸腔穿刺 76

九、腹腔穿刺术 77

十、腰椎穿刺 77

十一、硬脑膜穿刺术 78

十二、侧脑室穿刺术 78

十三、患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准备 79

十四、患儿钡剂灌肠的检查准备 79

十五、循环时间的测定法 79

十六、心脏负荷试验 80

十七、静脉压测定 80

十八、清创术 81

(一)清创适应症 81

(二)手术方法 81

十九、止血术 82

二十、常用的过敏试验法 83

(一)青霉素试验 83

(二)结核菌素试验 84

(三)破伤风抗毒素试验 85

第四章 儿科常用疗法 87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临床应用 87

(一)临床应用的意义 87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 87

(三)应用范围 87

(四)副作用 88

(五)激素的选择 88

(六)剂量与疗程 88

(七)注意事项 88

二、透析疗法 89

(一)腹膜透析疗法 89

(二)血液透析(人工肾) 90

三、退热疗法 91

(一)发热的原因和机理 91

(二)处理要点 92

四、通便疗法 92

五、补液疗法 93

六、物理疗法 93

(一)红外线疗法 93

(二)紫外线疗法 94

七、按摩疗法 95

八、小儿推拿疗法 95

九、小儿常用穴位疗法 96

十、拔火罐疗法 98

十一、小儿新针疗法 99

(一)体针 99

(二)耳针 99

(三)水针 100

十二、脱水疗法 100

(一)适应症 100

(二)脱水疗法的应用药物 100

十三、液体疗法 101

(一)脱水的程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101

(二)不同类型脱水性质的统计 101

(三)脱水程度 101

(四)电解质紊乱 102

(五)补液疗法 102

十四、小儿异常出汗的诊治 103

第五章 儿科常见病 104

第一节 儿科急症 104

一、急性呼吸衰竭 104

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06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107

四、休克 109

五、溺水(淡水) 111

六、电击 112

七、犬咬 113

八、毒虫咬(蚊、臭虫、瘙、蜂、蜈蚣、蝎、蜘蛛等) 113

九、烫伤与灼伤 114

十、颅内压增高症 117

十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118

十二、小儿惊厥 119

第二节 儿科症状鉴别 120

一、发热 120

二、青紫 122

三、黄疸 123

四、腹痛 124

五、瘫痪 127

六、昏迷 128

七、水肿 129

八、咳嗽 129

九、便血 130

十、血尿 131

十一、婴儿便秘 131

十二、肝脾增大 132

十三、充血性脾肿大(班替氏综合症) 133

十四、智能落后 133

十五、体态异常 134

十六、婴儿哭吵 136

十七、肥胖症 138

十八、惊厥 139

十九、新生儿常见的症状鉴别诊断 141

第三节 新生儿常见疾病 145

一、新生儿核黄疸 145

二、过期产儿 146

三、新生儿窒息 146

四、新生儿产伤 149

(一)头颅血肿 149

(二)胸锁乳突肌血肿 149

(三)面神经麻痹 150

(四)臂丛神经麻痹 150

(五)膈神经麻痹 151

(六)锁骨骨折 152

(七)肱骨骨折 152

五、新生儿呕吐 153

六、新生儿惊厥 154

七、新生儿感染 155

八、胎盘功能不全综合征 156

九、新生儿呼吸暂停 157

十、新生儿溶血症 158

十一、新生儿硬肿症 159

十二、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 161

(一)新生儿低血糖症 161

(二)新生儿高血糖症 162

十三、新生儿脐炎 162

十四、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163

(一)低钙血症 163

(二)低镁血症 164

十五、新生儿破伤风 165

十六、新生儿湿肺 166

十七、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167

十八、新生儿肺炎 168

十九、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169

二十、新生儿败血症 171

二十一、新生儿腹泻 172

二十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173

二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 174

二十四、新生儿肺出血 175

二十五、新生儿贫血 176

二十六、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177

二十七、新生儿黄疸 179

二十八、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182

第四节 儿科传染病 183

一、麻疹 183

二、水痘 184

三、幼儿急疹 186

四、风疹 186

五、流行性腮腺炎 187

六、脊髓灰质炎 188

七、猩红热 190

八、细菌性痢疾 191

九、结核病 193

(一)原发型肺结核 193

(二)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195

(三)结核性脑膜炎 196

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8

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201

十二、单纯性疱疹 203

十三、百日咳 204

十四、伤寒 205

十五、病毒性肝炎 207

十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208

第五节 儿内科七大系统常见病 210

一、呼吸系统疾病 210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10

(二)急性感染性喉炎 211

(三)支气管肺炎 212

(四)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 213

(五)急性支气管炎 214

(六)先天性喉喘鸣 215

(七)大叶性肺炎 215

(八)支气管哮喘 216

(九)哮喘性支气管炎 217

(十)肺不张 218

(十一)支气管扩张症 219

(十二)化脓性胸膜炎 220

(十三)腺病毒性肺炎 221

(十四)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222

二、消化系统疾病 222

(一)鹅口疮 222

(二)疱疹性口腔炎 223

(三)坏疽性口腔炎 224

(四)小儿肠炎(婴幼儿腹泻) 224

(五)肠痉挛 228

(六)急性坏死性肠炎 229

(七)消化性溃疡 229

(八)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幽门痉挛症 230

(九)急性胰腺炎 231

(十)肝脓肿 232

三、循环系统疾病 233

(一)房间隔缺损(继发孔) 233

(二)室间隔缺损 234

(三)动脉导管未闭 235

(四)法洛氏四联征 236

(五)小儿心律失常 237

(六)病毒性心肌炎 240

(七)感染性心内膜炎 242

(八)原发性心肌病 242

(九)窦性心律失常 243

(十)急性心包炎 245

(十一)缩窄性心包炎 246

(十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46

四、泌尿系统疾病 247

(一)急性肾小球炎症 247

(二)原发性肾病综合症(N.S) 249

(三)泌尿系统感染 252

(四)过敏性紫癜肾炎 253

(五)肾盂肾炎 254

(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255

(七)慢性肾小球炎 256

(八)肾盂积水 257

五、神经系统疾病 258

(一)脑积水 258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259

(三)蛛网膜下出血 260

(四)脑脓肿 260

(五)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 262

(六)颅内压增高症 262

(七)脑疝 263

(八)肝豆状核变性 264

(九)小舞蹈症 265

(十)先天性愚型(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 266

(十一)苯丙酸尿症 268

(十二)头小畸形 268

(十三)脊髓性脑萎缩 269

(十四)感染性中毒脑病 269

(十五)儿童急性偏瘫 270

(十六)重症肌无力 271

(十七)癫痫 272

(十八)脑性瘫痪 277

(十九)遗尿症 279

六、血液系统疾病 280

(一)缺铁性贫血 280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81

(三)感染性贫血 283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283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85

(六)血友病 287

(七)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89

(八)小儿急性白血病 289

七、内分泌系统疾病 293

(一)垂体性侏儒症 293

(二)尿崩症 295

(三)克汀病 296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 297

(五)性早熟 298

(六)儿童糖尿病 299

第六节 儿内科七大常见疾病 302

一、营养缺乏性疾病 302

(一)营养不良 302

(二)维生素B2缺乏症 304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04

(四)婴儿手足搐搦症 306

二、胶原性疾病 307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307

(二)全身性红斑狼疮 308

(三)皮肌炎 308

(四)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 309

三、骨骼与肌肉疾病 310

(一)先天性成骨不全 310

(二)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 310

(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11

四、代谢性疾病 312

(一)半乳糖血症 312

(二)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313

五、恶性肿瘤 313

(一)恶性淋巴瘤 313

(二)颅内肿瘤 315

(三)肾胚胎瘤 317

(四)神经母细胞瘤 318

六、小儿精神与习惯性疾病 319

(一)小儿精神性表现 319

(二)精神习惯性不自主动作 320

(三)小儿精神性不良习惯 321

(四)癔病 322

(五)假瘫痪 323

(六)综合治疗 323

七、特殊的儿内科疾病 323

(一)脱水热 323

(二)暑热症 323

(三)周期性呕吐 324

(四)过敏性紫癜 325

第七节 儿外科常见病 326

一、急性肠套叠 326

二、急性阑尾炎 327

三、肛门闭锁 328

四、直肠及结肠息肉 328

五、急性骨髓炎 329

六、先天性髋骨关节脱位 330

七、小儿常见骨折及脱臼 330

第八节 儿科五官常见病 333

一、麦粒肿与霰粒肿 333

二、急性结膜炎 333

三、眼外伤 334

(一)角膜异物 334

(二)眼球顿挫伤 335

(三)眼球穿孔 335

四、增殖体炎 336

(一)急性增殖体炎 336

(二)慢性增殖体炎 336

五、急性副鼻窦炎 337

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37

七、急性咽后壁脓肿 337

八、鼻出血 338

九、耳鼻咽喉呼吸道及食道异物 338

(一)外耳道异物 338

(二)鼻腔异物 339

(三)咽部异物 339

(四)喉部异物 340

(五)气管、支气管异物 340

(六)食道异物 341

第九节 儿科皮肤常见病 341

一、尿布皮炎 341

二、擦烂红斑 342

三、异位性皮炎 342

四、丘疹样荨麻疹 343

五、婴儿脂溢性皮炎 344

第六章 中医儿科常见疑难病 345

第一节 感冒 345

第二节 咳嗽 348

第三节 肺炎喘嗽 350

第四节 哮喘 353

第五节 泄泻 356

第六节 紫癜 359

第七节 惊风 361

一、急惊风 361

二、慢惊风 363

第八节 五迟、五软 364

第九节 麻疹[附]奶麻 365

第十节 水痘 368

第十一节 痄腮 370

第十二节 汗证 372

第十三节 羊角风(痫证) 373

第十四节 小儿水肿 376

第十五节 遗尿 380

第十六节 丹痧 381

第十七节 肺痨 383

第十八节 眩晕 386

第十九节 血证 390

第二十节 消渴 400

第二十一节 头痛 403

第二十二节 白血病 407

第七章 儿科常用中西药物 412

第一节 小儿常用西药 412

一、心血管系统常用药 412

二、神经系统常用药 414

三、其他常用药 415

四、抗生素类常用药 416

五、儿科疑难病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案 422

(一)小儿抗结核药物 422

(二)抗结核治疗方案 423

(三)治疗白血病常用药物 424

(四)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案 425

(五)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426

第二节 小儿常用中草药 427

常用中草药物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 427

第三节 小儿常用中成药 482

一、启脾丸 482

二、小儿健脾贴膏 482

三、龙牡壮骨颗粒 483

四、双苓止泻口服液 483

五、儿康宁糖浆 483

六、小儿化食口服液 484

七、肥儿宝颗粒 484

八、肥儿疳积颗粒 485

九、健儿口服液 485

十、小儿消食片 485

十一、健儿消食口服液 486

十二、健脾消食丸 486

十三、香苏调胃片 486

十四、健儿清解液 487

十五、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 487

十六、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488

十七、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488

十八、儿童清肺口服液(丸) 488

十九、小儿止咳糖浆 489

二十、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 489

二十一、小儿感冒宁糖浆 490

二十二、小儿退热口服液 490

二十三、小儿解表颗粒 490

二十四、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491

二十五、金银花露(合剂) 491

二十六、儿感退热宁口服液 491

第四节 中成药针剂类 492

一、喜炎平注射液 492

二、清开灵注射液 492

三、炎琥宁 493

四、茵栀黄注射液 493

五、生脉注射液 493

六、丹参注射液 493

七、细辛脑 493

八、双黄连注射液 493

九、舒肝宁注射液 494

第八章 方剂及歌诀 495

第一节 常用方剂 495

第二节 简述歌诀 506

一、解表剂 506

二、泻下剂 508

三、和解剂 509

四、表理双解剂 509

五、清热剂 510

六、治风剂 512

七、芳香开窍剂 513

八、温里剂 513

九、祛湿剂 514

十、治燥剂 516

十一、理气剂 517

十二、理血剂 518

十三、补益剂 519

十四、消导剂 520

十五、祛痰剂 521

十六、固涩剂 522

十七、驱虫剂 523

十八、痈疡剂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