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环境传播的现实语境:风险社会与生态环境危机 1
二、环境传播的媒介依赖 3
三、环境传播的现实路径:环境风险、传媒与可持续发展 5
四、研究的目的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7
五、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8
六、研究方法 12
第一章 中西方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14
第一节 环境传播、环境新闻与生态传播的概念界定 14
一、“环境传播”的界定 14
二、概念辨析:“生态传播”与“传播生态” 18
第二节 西方环境传播的研究概况 19
一、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流变 20
二、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 22
三、对西方环境风险传播的评价 37
第三节 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39
一、我国环境传播的研究现状 39
二、对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评价 50
第二章 中外环境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梳理 51
第一节 西方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 51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资源保护运动与环境新闻的滥觞 51
二、20世纪60—70年代:环境新闻的成熟 52
三、20世纪80—90年代:环境新闻的发展 56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环境新闻的兴盛 58
第二节 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阶段性演变 61
一、中国环境新闻的启蒙阶段(1970年代) 62
二、中国环境新闻的起步阶段(1980—1991) 63
三、中国环境新闻的发展阶段(1992—2002) 65
四、中国环境新闻的繁荣阶段(2003年至今) 68
第三章 环境话语变迁、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报道的转型 72
第一节 生态环境报道演变的背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72
一、原始文明:依赖森林与生态传播的萌动 72
二、农业文明:毁林开荒与生态文学传播的诞生 73
三、工业文明:发展至上与科技至上思维主导下的“人类中心主义”传播观 73
四、生态文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框架下的传播观 74
第二节 西方环境新闻的话语变迁 76
一、媒介的“田园话语”及其“诗意”诉求 77
二、媒介的“生态系统话语”及其“科学”诉求 83
三、媒介的“环境正义话语”及其“民主”诉求 84
第三节 环境理念的嬗变与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 87
一、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报道的理念更新 87
二、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的复杂动因 88
第四节 我国环境报道的演变 90
一、从报告文学到新闻报道的转变 90
二、报道内涵不断丰富与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91
三、环境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94
四、环境报道常态化 94
五、单一“曝光模式”的突破 95
第五节 我国环境传播的发展趋势 97
一、环境传播的渠道与组织机构的多元化 97
二、环境传播的“融合新闻学”取向 99
三、环境传播中社会资本的获取:大众传媒与环保NGO的互动 101
第四章 风险社会中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 107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媒体角色的功能性定位 107
一、媒体角色的界定 107
二、风险社会学对媒体角色的探究 108
第二节 环境风险的媒介预警 110
一、大众传媒是环境风险的反思性监控机制之一 110
二、风险预警是环境传播的重要功能 111
三、有效发挥媒体的环境风险预警功能 11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信息的传播 124
一、大众传媒是受众获取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渠道 124
二、大众传媒传播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方式 125
第四节 环境风险的舆论监督 137
一、我国的环境报道的演进:从正面报道、风险批评到绿色反思 138
二、环境传播中的舆论监督 139
三、环境沟通中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策略 142
第五节 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 151
一、生态教育的传播途径 151
二、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警示与示范 156
三、媒体生态教育的主要体现 158
第五章 转型社会中环境风险议题的报纸呈现 162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我国报纸环境新闻的演变 162
一、社会转型与环境风险的媒体“能见度”之变 162
二、“国家与发展”框架下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我国社会转型与环境新闻的演变 164
三、报纸的环境意识不断地提高 168
第二节 报纸环境议题分化与“环境正义”的诉求 169
一、城市“废弃物”的媒体再现:风险社会的环保主题 170
二、城市废弃物处置风险报道的议题框架差异 172
三、“城市废弃物”的媒介呈现:城市化与民主化的双重议题 179
第六章 风险社会中影视媒体的环境传播 183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生态纪录片传播的多维审视 183
一、生态纪录片的滥觞及其发展 183
二、生态风险的影像书写及其“生态政治” 186
三、参与式影像传播与环境沟通民主 189
四、社会转型与我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变迁 191
五、生态影视的“终极关怀” 197
第二节 环境风险与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文化传播 198
一、生态风险与动画片的生态意识 198
二、迪斯尼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主题 200
三、迪斯尼动画中的绿色寓意 202
四、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叙事与生态文化传播 204
第三节 生态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优势、策略与伦理 206
一、生态纪录片“影像书写”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206
二、我国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策略 208
三、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风险伦理 213
第七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新媒体的环境传播 217
第一节 环境传播中的新媒体使用——社会资本的视角 218
一、新媒体传播视域的“社会资本” 219
二、新媒体为环保传播实践“赋权” 220
三、新媒体促进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 223
第二节 “邻避冲突”中的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社会的“善治” 226
一、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生成 227
二、新媒体背景下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机制 229
三、新媒体视阈下环境公民记者的参与式传播 230
四、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新媒体与环境公民记者的环境参与 233
第八章 转型社会的环境新社会运动、环境群体事件与媒体沟通 238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的环境运动 238
一、新社会运动视阈下的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 238
二、我国环境运动的媒介依赖 241
三、环境传播视阈下环境运动与媒体功能 244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媒介功能与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 245
一、环境群体事件的界定 245
二、环境群体事件报道量的增加 247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大众传媒的功能 249
四、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再现与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 254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微博传播、社会动员与风险沟通策略 258
一、2012年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传播特征 258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社会动员 261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微博沟通与风险治理策略 265
第四节 环境运动中的媒介与NGO 268
一、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68
二、环境运动中NGO与媒体联盟存在的问题分析 272
第九章 环境新闻生产视阈下生态文明传播的现实困境 278
第一节 环境新闻生产:传媒的公共属性与市场逻辑的冲突 278
一、我国媒介的双重属性与环境新闻生产面临的挑战 279
二、商业逻辑下报纸环境报道的价值追求 279
三、《新快报》“绿版”(1998—2001)的短暂命运:新闻专业主义与市场主义的博弈 280
第二节 传媒消费主义与环保传播的张力 283
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与环境危机 283
二、传媒消费主义倾向与生态文明传播的博弈 287
三、镜像与现实:高端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阶层再现与生态文明的解构 291
第三节 环境新闻生产的偏差 300
一、报道观念偏差:极端的“经济增长论”与“环境中心论” 301
二、新闻题材选择出现偏差 301
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知识 303
四、生态报道缺乏持续性 304
五、媒体生态文明传播的片面化倾向 304
第四节 环境新闻生产:多重博弈主体与生态环境话语冲突 308
一、政党与政府:政治精英对环境话语的主导 308
二、民间环保组织:环境公民社会的话语实践 310
三、新闻传媒:环境议题的建构与环境话语的媒介形塑 310
四、公司企业:绿色营销的话语实践 316
五、专家:科学话语下的客观主义追求 318
六、公众: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以及对“专家知识”的挑战 319
第十章 环境传播的路径选择 323
第一节 环境传播的风险伦理 323
一、坚持环境报道的风险责任伦理 324
二、环境报道:从“人类中心论”转向“生态中心论” 326
三、倡导风险报道的“环境正义”诉求 328
四、环境风险沟通的民主 333
第二节 以生态思维重构环境新闻报道 335
一、生态环境风险的形象再现 336
二、生态报道的叙事策略:抽象议题的具象化 338
三、立足于受众以强化环境报道的接近性 341
四、借助融合媒介促进受众的环保参与 343
五、立足媒体定位形成环境报道特色 344
六、增加环境报道的趣味性与辩证性 347
第三节 消费社会的环境传播策略 348
一、可持续消费与媒体传播 350
二、“绿色消费”的媒介倡导 351
三、适应消费社会特征的生态文化传播 354
结语 356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