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内外冲击、FDI与产业空间重构 1
1 大地震及海啸之后的日本经济和亚洲合作的未来方向 1
1.1 引言 2
1.2 对受灾地区及日本经济造成的冲击 4
1.3 供应链破坏与现代生产系统的脆弱性 5
1.4 重建一个修复能力更强的日本经济和社会体系 10
1.5 强化全球供应链弹性的国际合作 11
2 集聚经济、地区间FDI税收竞争及其互动——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 15
2.1 问题的提出 16
2.2 相关文献综述 17
2.3 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数据 20
2.4 实证分析结果 24
2.5 结论及政策含义 34
3 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中国FDI地区非均衡分布——基于空间扩张模型的实证研究 38
3.1 引言 39
3.2 基本模型与基本数据 42
3.3 实证分析:经纬度空间扩张模型方法 43
3.4 实证分析:距离扩张模型方法 51
3.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7
4 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应——基于中国省级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62
4.1 引言 64
4.2 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对工业集聚的影响:文献回顾 65
4.3 工业集聚、水土资源短缺与环境损害:现状描述 70
4.4 水土资源短缺与环境损害的工业集聚效应:机理分析 78
4.5 水土资源短缺和环境损害的工业集聚影响:计量分析 82
4.6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5 中国的“世界工厂”时代结束了吗?——国际、国内、省内产业转移的分析 97
5.1 引言 98
5.2 国际转移分析 102
5.3 国内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分析 106
5.4 省内转移:以广东为例的分析 110
5.5 结论 112
6 市场重心变化与制造业空间重构:小企业视点的分析与实证 117
6.1 问题的提出 118
6.2 市场重心变化与制造业空间重构:一个小企业视野 119
6.3 市场重心变化与制造业空间重构:一个简化的经验检验 125
6.4 市场重心变化:基本动因分析 127
6.5 结论性启示 129
下篇 集聚、次区域一体化与空间计量 133
7 中国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空间计量:长三角地区就业密度案例分析 133
7.1 引言 134
7.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36
7.3 就业密度分布的结构特征 138
7.4 就业密度的集聚与扩散 141
7.5 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144
8 政府政策与服务业集聚——基于与制造业集聚的实证比较 147
8.1 引言 148
8.2 产业集聚的状况及典型行业的筛选 150
8.3 产业集聚区位影响因素的模型、变量和数据 153
8.4 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区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57
8.5 政府政策对两类集聚的影响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163
8.6 结论与启示 165
9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边缘增长中心影响因素分析 169
9.1 引言 170
9.2 理论模型 171
9.3 产业聚集条件 175
9.4 不同空间结构中边缘增长中心的要素聚集 177
9.5 结论与政策含义 188
10 地理、技术与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 192
10.1 引言 193
10.2 理论模型 196
10.3 实证模型及其估计技术 207
10.4 样本、指标与数据来源 209
10.5 实证结果 212
10.6 结语 222
附录 第二届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2)简介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