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英文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绍英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16075015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研究工作的论著集成之作。本文集主要分成三大板块:“中国模式问题”、“企业战略管理”、“生产力研究”。该文集内容专业性强,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同时作者论述充分,论据有理,学术研究价值较高。

中国模式问题 3

第1章 中国模式:是非及改革取向 3

一、中国模式客观存在 3

二、中国模式走到尽头了吗 7

三、中国深化改革的取向 12

第2章 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就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尴尬 17

一、中国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18

二、市场经济是否要以私有制为基础 19

三、国有企业本身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吗 20

四、大市场、弱政府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吗 23

第3章 中国的大发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24

一、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的又一大发明 24

二、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与公有制相衔接,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所有制本身 25

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将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将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生命力 27

第4章 大中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的理论认识 29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兼容性的经济形式 30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41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的整体战略目标及思路 47

四、在最优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付最小改制成本 55

第5章 国有企业的旗帜能打下去吗——对非国有化主张的一个答辩 62

第6章 公有制旗帜能打下去吗 67

一、引言 67

二、席卷全球的私有化浪潮 68

三、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101

四、以国有制为形式的公有制过时了吗 110

五、公有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45

六、西方不亮东方亮 150

第7章 物价工资比:居民生活质量国际比较的可比性指标——高工资低物价应是我国发展战略取向之一 153

一、人均GDP不等同于居民收入及居民生活质量 153

二、直接地将国内外物价进行汇率换算后对比其可比性更差 154

三、目前我国高物价低工资的状况必须根本转变 155

四、应把高工资、低物价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战略取向之一 157

第8章 动态平衡是宏观经济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兼评“赤字财政有益”论 159

一、近年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紊乱的直接原因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 159

二、西方国家掠夺式的赤字财政不适宜于社会主义中国 161

三、动态的综合平衡是积极的、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163

企业战略管理 167

第9章 经济定额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元素 167

第10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着眼点与理论难点 174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及其内容 174

二、拨改货后企业新增资产的产权归谁 175

三、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代表者 177

四、如何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178

第11章 差异优势战略:企业常盛不衰的途径 180

一、导言 180

二、差异性的决策分析 186

三、独树一帜的创业战略 214

四、拔新领异的产品战略 241

五、胜人一筹的质量控制 266

六、独辟蹊径的销售方式 287

七、独出心裁的宣传策略 314

八、独具匠心的用人机制 341

九、战略组合设计与应变战略策划 361

第12章 机遇造就英雄与富豪(专著:《约会商机》第1章) 379

一、三分显能,七分机遇 379

二、不是外因决定论和宿命论 387

三、把握机遇是企业家的职能 393

生产力研究 403

第13章 论生产力的要素 403

一、生产力表示人对自然的关系 403

二、生产力包括人和劳动资料(广义)两个要素 406

三、被加工的劳动对象尤其是自然资源不是生产力的要素 407

四、生产、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是不完全等同的几个范畴 414

第14章 关于生产力概念的一个考察 417

第15章 论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及其动力作用 420

一、利益、需要历来是生产的动因和目的 420

二、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422

三、现实的需要和目的不是主观的产物 425

其他 429

第16章 在认识和实践中运用简单与复杂的范畴 429

第17章 贸易中心发展的条件及其作用 433

一、贸易中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433

二、贸易中心在我国商品流通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436

三、关于贸易中心的模式 438

附录 440

一、专著 440

二、论文 441

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