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海民编著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025571X
  • 页数:5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科学角度探讨礼仪学科,解决生活中的礼仪问题。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1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二 教育科学及其体系 4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8

一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8

二 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19

第三节 教育理论及其功能 23

一 教育学的若干基本理论范畴 23

二 教育理论的功能 29

第四节 价值论与方法论 31

一 价值论 31

二 方法论 34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 38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38

一 生物起源论 38

二 心理起源论 40

三 劳动起源论 40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47

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 47

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 51

三 现代社会的教育 57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 76

一 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 76

二 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 79

三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破坏 83

四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85

五 跨世纪的教育改革 87

第四节 未来教育展望 89

第三章 教育实践的理论透视 97

第一节 教育的科学定义 97

一 历史的解说 97

二 现实的确认 99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101

一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102

二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103

三 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104

四 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107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形态 108

一 家庭教育 110

二 社会教育 113

三 学校教育 117

第四节 教育的途径 125

一 教学 126

二 课外活动 130

三 社会实践 133

第五节 教育的本质 137

一 教育的本质 137

二 教育的本质特性 138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42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43

一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143

二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45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167

一 教育功能的结构 167

二 教育的本体功能 168

三 教育的社会功能 172

第三节 教育与现代化 198

一 社会现代化 198

二 教育现代化 199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207

第一节 人的哲学 207

一 人的特性 208

二 人的本质 211

三 人的发展 213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215

一 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15

二 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216

三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21

第三节 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25

一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25

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28

三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30

四 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23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233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233

一 教育制度与学制 233

二 学制确立的依据 234

三 当代学制发展趋势 236

第二节 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241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与教育改革 242

二 我国现行教育构成 249

第三节 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实验 260

一 五四制实验 260

二 六三制实验 263

第七章 教育目的 26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265

一 教育目的概述 265

二 教育目的类型 271

三 教育目的演变 273

四 教育目的确立依据 274

五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共教育目的概览 2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78

一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278

二 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 280

三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284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291

一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291

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292

三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294

四 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298

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304

一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304

二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317

三 未来人的素质特征 326

第八章 教育内容 330

第一节 教育内容概述 330

一 教育内容的概念及其特征 330

二 教育内容的价值 334

三 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 336

四 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339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 343

一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 343

二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48

三 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 356

四 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 358

五 劳动技术 360

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361

一 课程计划 362

二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367

第九章 教育活动 372

第一节 教育活动概说 372

一 教育活动的界定 372

二 教育活动的结构 374

三 教育活动的意义 378

第二节 教授活动 381

一 教授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381

二 教授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383

三 教授活动的方法 385

四 教授活动的形式 387

第三节 学习活动 391

一 学习活动的特点 391

二 学习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393

三 学习活动的方法 394

四 学习活动的形式 397

第十章 教育过程 400

第一节 教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400

一 教育过程的概念 400

二 教育过程的本质 403

三 教育过程的任务 410

四 教育过程的特点 413

第二节 教育过程的基本结构 420

一 教育过程的横向整体结构 421

二 教育过程的纵向序列结构 427

第三节 教育过程的实践形态 437

一 语言传授过程与作用 437

二 训练过程与作用 439

三 情境陶冶过程与作用 440

四 实践过程与作用 441

第十一章 教育规律 443

第一节 规律的规定性 443

一 规律与教育规律 443

二 规律的特征 444

三 教育规律的理论结构 446

第二节 教育规律 447

一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447

二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452

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55

四 教育要优先发展 470

第十二章 教师 482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482

一 教师的概念 482

二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483

第二节 教师与社会发展 485

一 教师的社会地位 485

二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92

三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493

四 教师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495

第三节 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498

一 教师的任务 498

二 教师的劳动特点 499

第四节 教师的专业素质 503

一 国外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 503

二 国内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 505

三 教师的专业素质 507

第五节 教师教育概览 521

一 教师的职前培养 522

二 教师的职后培训 524

三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525

第十三章 学生 527

第一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527

一 学生的本质属性 527

二 学生的社会地位 528

三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530

第二节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538

一 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538

二 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540

三 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543

四 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547

第三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551

一 学生性别差异与教育 552

二 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553

三 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 555

四 独生子女的教育 556

主要参考文献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