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二、研究框架、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2
(一)研究框架 12
(二)主要创新点 14
(三)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国外文化软实力理论评析 18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 18
(一)文化工业及其特点 18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研究 22
(三)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的评价 29
(四)文化工业论对文化软实力建构的借鉴 33
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34
(一)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理论渊源 35
(二)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发展阶段 39
(三)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42
(四)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评价 50
三、马修·弗雷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 54
(一)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形成 54
(二)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内容 56
(三)世界对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抵制 60
(四)马修·弗雷泽对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辩护 63
(五)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理论评价 65
四、曼纽尔·卡斯特的文化认同理论 66
(一)网络社会出现认同危机 66
(二)认同及其构建 68
(三)网络社会中典型的社会认同建构的途径 71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 7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发展 7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提出 75
(二)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 86
(三)文化软实力的本质 88
(四)文化软实力理论建构的目标 89
(五)建构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切入点 90
(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力 91
(七)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领域 93
(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保障 95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语义分析和内涵分析 96
(一)国内学界有关文化软实力概念的争论 96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语义分析 99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分析 104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108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115
第四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辩证分析 117
一、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体用观 117
二、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126
(一)从文化认同危机到文化自觉 126
(二)从文明的冲突到文明的对话 130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35
三、软实力竞争与网络媒介的文化自觉 138
(一)软实力竞争与网络“文化帝国主义” 139
(二)软实力竞争与网络媒介的“文化自觉” 142
(三)“文化自觉”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消解可能性 145
(四)以文化自觉提升我国网络媒介的文化软实力 146
四、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创新向度 150
(一)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创新 150
(二)文化创新的三重权力价值认同 152
(三)文化创新与传播的错位 156
(四)文化创新主体的“为”与“不为” 162
五、正确认识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165
(一)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内涵及构成 165
(二)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辩证统一 166
(三)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172
六、正确处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外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173
(一)中外文化软实力发展特点 173
(二)中外文化软实力的相互关系 176
(三)在“扬弃”中外文化资源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79
七、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82
(一)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 183
(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软实力之源 184
(三)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185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87
八、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88
(一)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88
(二)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92
(三)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95
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98
(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必要性 199
(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2
(三)积极探索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途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5
十、文化强国之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 20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7
(二)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 20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建议 211
第五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215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215
(一)建立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意义 215
(二)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217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方法设计 220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设计 221
第六章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 228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简化指标体系 228
二、美国文化软实力评估 231
(一)美国文化吸引力 231
(二)美国文化创新力 233
(三)美国文化辐射力 236
(四)美国文化特色指标 238
(五)简要评析 239
三、英国文化软实力评估 240
(一)英国文化吸引力 240
(二)英国文化创新力 242
(三)英国文化辐射力 244
(四)英国文化特色指标 246
(五)简要评析 247
四、法国文化软实力评估 247
(一)法国文化软实力概况 247
(二)法国文化吸引力 250
(三)法国文化创造力 256
(四)法国文化辐射力 259
(五)法国文化特色指标 264
(六)结果评析 265
五、日本文化软实力评估 266
(一)日本文化吸引力 266
(二)日本文化创造力 269
(三)日本文化辐射力 273
(四)日本文化特色指标 277
六、韩国文化软实力评估 279
(一)韩国历史及现状概览 279
(二)韩国文化吸引力 283
(三)韩国文化创造力 290
(四)韩国文化辐射力 295
(五)韩国文化特色指标 300
(六)对韩国文化软实力的评析与思考 301
七、德国文化软实力评估 313
(一)德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313
(二)德国文化吸引力 316
(三)德国文化创造力 319
(四)德国文化辐射力 326
(五)德国文化特色指标 331
(六)结果评析 333
八、俄罗斯文化软实力评估 335
(一)俄罗斯文化吸引力 335
(二)俄罗斯文化创造力 338
(三)俄罗斯文化辐射力 341
(四)俄罗斯文化特色指标 344
九、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 347
(一)中国文化吸引力 347
(二)中国文化创新力 349
(三)中国文化辐射力 352
(四)中国文化特色指标 355
(五)简要评析 357
十、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结果比较 358
第七章 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361
一、当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61
(一)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 361
(二)拥有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 362
(三)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 363
(四)“北京共识”或“中国道路”的吸引力 365
二、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成功案例——以孔子学院为例 367
(一)孔子学院的发展 367
(二)西方国家驻外文化机构的启示 372
(三)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 377
(四)进一步推进孔子学院的发展 385
三、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388
(一)当前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88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存在的问题 390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95
第八章 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方略、根本路径和措施 399
一、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 399
(一)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思想 399
(二)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原则 399
(三)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 400
(四)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五元并举”战略 401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4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40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05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417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力量体现 419
(五)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21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33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434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竞争力 445
(三)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我国文化公益性和先进性 460
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474
(一)从文化传播者的方面看 475
(二)从文化传播对象的方面看 476
(三)从文化传播内容方面看 478
(四)从文化的传播媒介方面看 479
(五)文化传播机制的制定 480
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481
(一)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内涵 481
(二)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性 483
(三)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途径 484
参考文献 492
后记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