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栏目主编 苗润田 2
绪论&大河 2
一、儒学复兴问题 2
二、儒学的现代意义 7
三、儒学与宗教 10
四、“国学热”的反省 15
先秦儒学研究&修建军 19
一、孔子研究 19
二、孟子研究 23
三、荀子研究 25
四、先秦儒家综合研究 28
五、简帛研究 30
汉唐儒学研究&刘厚琴 33
一、汉代儒学、经学研究 33
二、汉代儒家人物思想研究 38
三、魏晋南北朝经学、儒学研究 41
四、玄学人物思想研究 43
五、唐代儒家人物思想研究 44
宋元儒学研究&王先亮 47
一、总体研究 47
二、个案研究 51
明清儒学研究&吕玉霞 59
一、明清儒学的总体性研究 59
二、专题研究 61
三、明清人物研究 65
近代儒学研究&齐姜红 75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 75
二、专题研究 79
三、近代人物研究 83
现代新儒学研究&刘雪飞 89
一、第一代新儒家研究 89
二、第二代新儒家研究 94
三、第三代新儒家及大陆新儒家研究 98
四、现代新儒学之整体研究 99
学术动态&栏目主编 涂可国 106
绪论&涂可国 106
学术会议 107
“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鲁易 107
第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许宏 109
儒学·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王杰 寿杨宾 112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石永之 115
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鲁易 120
第三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研讨会&鲁易 123
儒学全球论坛——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鲁易 125
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赵卫东 鲁易 126
2007中国(山西·安泽)荀子文化高层论坛&张进 130
第二届“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鲁易 134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2007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鲁易 136
“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当代社会与儒学发展”学术研讨会&鲁易 137
“儒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鲁易 138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鲁易 140
“三字经文化”学术研讨会&张进 143
“儒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鲁易 145
儒家节庆 147
200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鲁易 147
同祭先师共享和谐&鲁易 147
“孔子教育奖”再度颁奖&鲁易 148
世界儒学大会发起会议&鲁易 149
孔子文化节经科贸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张进 149
乌鲁木齐市文庙隆重举行祭孔大典&鲁易 150
哈尔滨文庙举行大型古典祭孔活动&鲁易 151
长春文庙举行祭孔大典&鲁易 151
泉州府文庙举行仿古祭孔仪式&鲁易 153
香港举行世界最大规模祭孔大典&张进 153
台北孔庙举行释奠礼祭孔&鲁易 154
孟子故里邹城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张进 154
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鲁易 155
论著选介&栏目主编 丁原明 158
绪论&丁原明 158
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丁为祥 161
仁、义的本义与演变&谢维俭 161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林忠军 162
帛书《昭力》易学观初探&刘震 163
从楚地出土易类文献看《周易》文本早期形态&陈仁仁 163
从出土文献看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连贯性——郭店与上博儒家文献的启示&彭国翔 164
知“道”,成“道”与行“道”——对《郭店楚墓竹简》儒家“德”论的一种解说&孙熙国 肖雁 165
《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论——以“天常”、“天礼”和“天神”为中心的考察&王中江 166
论竹书《君子为礼》的思想内涵与特征&徐少华 167
“儒道互补”原论&董平 167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的宗教诉求——孔子与《易经》关系新论&陈坚 168
孔老之辨&黄克剑 169
孔孟建构道德形上学的差异及引申的两个问题&杨泽波 170
从中、庸到《中庸》&李京 170
《中庸》新诠&胡治洪 171
子思为孔孟之间的过渡环节——以孟子性善论的形成为例&李亚彬 172
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李晨阳 173
论战国时期儒家的变礼思想——以国家政权转移的理论为中心&刘丰 173
浅析《春秋穀梁传》的“内鲁”思想&秦平 174
河间献王与景武之世的儒学&成祖明 175
哲学史视野下的京房八宫易学&王新春 176
玄学背景下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从《论语集解》到《论语义疏》&甘祥满 177
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闫春新 178
从《周易正义》看贵无、崇有、独化三说的融合——试论孔颖达学派与玄学的关系问题&潘忠伟 178
由礼转理抑或以礼合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视角&何俊 179
“宋学”、“理学”与“理学化经学”&姜广辉 180
宋代《论语》研究的勃兴及成因&唐明贵 181
北宋诸家《春秋》学的“王道”论述及其论辩关系&江湄 181
张载礼学论纲&林乐昌 182
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李景林 田智忠 183
朱熹《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陈来 184
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 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刘笑敢 184
格物致知——程朱理学悲剧命运的个案透视&薛富兴 185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张文修 186
从宋学、汉学到戴学——中国主流文化近代转型的深层学术背景探析&张允熠 187
王阳明“龙场三卦”臆说&高予远 188
易道与身心修养——以“龙溪”、“近溪”的易学思想为例&周群 188
从良知之辨看蕺山之学的义理建构&陈永革 189
清代《孟子》义理学综论&刘瑾辉 190
清儒性一元论初探&武才娃 191
简论惠栋标帜“汉学”的易学特色&陈居渊 191
戴震义理之学中的“尽实致知”思想&王杰 192
通儒亦或迂儒?——思想史之焦循研究&徐立望 193
略述刘逢禄对《左传》的攻毁&黄开国 193
曾国藩的礼学及其经世理念&朱汉民 吴国荣 194
曾国藩对理学的反思、再造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武道房 195
马一浮以儒融佛与调停朱陆之说评析&滕复 196
叩问生命:现代新儒家的佛学因缘&张毅 197
论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宋志明 197
直觉判断力:理解儒学的心之能力&谢遐龄 198
中国哲学“体知”的意义——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看&景海峰 199
当代儒学两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成中英 200
儒家劝学的当代社会价值&张次第 201
明体达用:儒家礼学的当代转换&李祥俊 201
仁—礼关系中的形而上学问题与现代性的两难处境&张松 202
现代视域中的儒家思想&唐凯麟 203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作为儒学复兴的一种探索的生活儒学&黄玉顺 204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给儒学朋友的一封信&李幼蒸 204
礼乐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兰甲云 陈戍国 曾广波 205
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干春松 206
论文索引&叶梓枫 207
著作索引&王珅珅 256
港、澳、台与国外儒学&栏目主编 颜炳罡 264
绪论&颜炳罡 264
一、儒学在港、澳、台&颜炳罡 267
学术活动与信息 267
儒学研究专著与论文摘要 273
二、儒学在东亚、东南亚&李群 285
学术活动与信息 285
讲座、专著与论文摘要 298
三、儒学在欧美与澳洲&邹晓东 305
学术活动信息 305
儒学讲座、论著与论文 313
2007儒学纪事&苏晓晗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