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缩写表 1
第一部分 理性与批判 3
1康德哲学事业中的理性和政治 3
1.1笛卡尔的哲学方法 5
1.2第一批判的题辞和序言 7
1.3第一批判的序言中遗漏了什么? 11
1.4伊曼纽尔·康德的小屋 14
1.5训练、批判和否定性训导 16
1.6起锚:同唯理论的最后冲突 17
1.7理性政治学:对强力的拒斥 19
1.8理性政治学:法庭与演算规则 22
1.9理性政治学:争论和循环 26
1.10理性政治学:共通感 31
2理性的公共使用 36
2.1理性的基础 37
2.2表达、交流和恰当的宽容对象 39
2.3什么是启蒙? 41
2.4宽容和理性的权威 44
2.5自然、历史和理性的源头 50
2.6自由与交流的准则 55
2.7宽容与政治 61
3《原理》Ⅲ中的理性与自律 65
3.1理性与自由之间的裂隙 66
3.2批判、自律和理性的权威 70
3.3批判和两类视角 75
3.4道德性、自律和理性 81
3.5附言:一个推测 82
4行动、人类学和自律 84
4.1从感性世界的视角来看的行动 86
4.2从智性世界的视角来看的行动 88
4.3有限的理性和理智行为 89
4.4有限性和工具理性 92
4.5有限性和人类学 94
4.6自律和有限性 95
第二部分 准则与义务 103
5行为中的一致性 103
5.1自律伦理学和他律伦理学中的普遍性检验 103
5.2准则与道德范畴 106
5.3缺乏普遍化的不一致性 113
5.4普遍化中的不一致性 119
5.5概念中的矛盾 121
5.6意志中的矛盾 124
5.7意志中的矛盾和进一步的结果 128
5.8结论 130
6彼此同意的成人之间 133
6.1个人性关联 134
6.2真实的同意 135
6.3假定的同意 138
6.4有意义的和虚假的同意 140
6.5可能的同意:一种康德式的解读 142
6.6道德上值当的准则和彼此同意的成人 149
6.7在性关系中将他人当人对待 150
6.8在雇佣关系中把他人当作人来对待 155
6.9结论 158
7普遍法则与自在的目的 160
7.1行动者与准则:诸公式的共同语境 163
7.2普遍法则公式 167
7.3自在目的公式 172
7.3.1人性和理性本性 172
7.3.2自在的目的与纯粹的手段 175
7.4等值问题 180
7.5质料、形式与象征 182
8康德追寻德性 185
8.1可理解性与合理性 185
8.2四种值得尊重的康德批判 190
8.3推理与行动 191
8.4道德规则与严格主义 195
8.5形式主义、目的论和实践推理 199
8.6结论 205
8.7附言 206
第三部分 康德的伦理学与康德主义的伦理学 211
9实例的力量 211
9.1较古老的伦理实例观 213
9.2维特根斯坦式的实例观 216
9.3以问题为中心的伦理学中的实例 226
9.4评估与原则:伦理学可以既是反思的、同时也是实践的吗? 230
9.5总结性评论 238
10儿童的权利与儿童的生活 240
10.1范围:不完全之义务的问题 242
10.2权利的构建 248
10.3义务的构建 253
10.4政治:儿童权利的修辞 257
11伦理学中的建构主义 263
11.1原初立场的设计 264
11.2抽象的行动者与理想化的人 266
11.3朝向康德式的建构主义 268
11.4朝向一种更加康德式的建构主义 271
11.5授权与义务 273
11.6正义的构建 275
11.7从原则到判断 276
11.8在现实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 279
12正义和仁爱的重要准则 281
12.1一个约定俗成的故事? 283
12.2一个假设: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 286
12.3不完全的义务 287
12.4一项建议:义务先于权利 289
12.5最大限度的同等自由 290
12.6前景:义务的构建 292
12.7福利的权利和不完全的义务 295
12.8仁爱与福利 297
12.9结论 298
参考文献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