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和伦理学的建基问题 3
1.1从苏格拉底问题到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 3
1.2什么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好(善) 6
1.3伦理学与道德 9
1.4伦理学的开端: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之争 11
1.5一个个案:康德伦理学中的感受与理性 16
1.5.1康德早期的理性伦理学 16
1.5.2康德的道德感受伦理学 17
1.5.3康德的纯粹理性伦理学 20
1.6问题的导入与层次划分 22
上篇: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康德、胡塞尔背景下的质料先天主义 27
引语 27
2.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前问题: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 30
2.1从康德的形式先天到胡塞尔的本质先天 32
2.1.1康德先验哲学中的形式先天 32
2.1.2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本质先天 37
2.2舍勒对康德形式先天的批评与质料先天原则 44
2.3舍勒对胡塞尔本质先天的批评反思与深化 51
2.3.1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与观念对象的存在样式 52
2.3.2胡塞尔「纯粹现象学进程的一贯性中断了吗?」 59
2.3.3胡塞尔的综合先天与本质明察的功能化 66
3.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问题:理性先天与情感先天 77
3.1从康德的理性先天到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 78
3.1.1康德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原则 78
3.1.2胡塞尔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判 85
3.1.3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和价值化行为 89
3.2舍勒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评与情感先天原则 95
3.3舍勒对胡塞尔意向性感受的批评与发展 101
3.3.1舍勒的意向性感受和「认之为有价」行为 101
3.3.2理性或情感:胡塞尔与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 109
4.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第一层次:现象学的元伦理学 115
4.1舍勒的价值先天与价值存在 115
4.1.1作为原现象的价值先天 116
4.1.2作为「行为相对性存在」的价值存在 121
4.2非伦常价值之间的先天层级与伦常价值 127
4.3情感领域的分层与「爱与恨的先天论」 134
4.4舍勒对「什么是善?」这一伦理学引导性问题的回答 142
4.5小结:质料先天主义与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 147
下篇:舍勒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自身意识理论视域中的价值人格主义 155
引语 155
5.舍勒人格理论的前思:自身意识、自身感受与人格的释义史 160
5.1传统的自身意识理论及其「回圈」困境 162
5.2附论:自身意识的论题域与家族概念群 169
5.3可能的走出困局的模式:自身感受与自身关系 177
5.4自身感受的三种哲学含义 183
5.5人格的释义史与人格理论的困境 191
5.5.1人格的原初含义与人格的古典道德哲学维度 192
5.5.2中世纪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存在论维度 194
5.5.3近代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认识论维度 198
5.5.4康德的人格理论与诸维度的综合 201
5.5.5人格理论的论题域与其困境 203
6.舍勒人格理论的本质思考:自身感受与人格现象学 207
6.1自身感受1与人格的自身被给予方式 208
6.1.1舍勒对康德「先验统觉的自我」的批判 208
6.1.2人格的「不可对象化性」与其「自身—体验」 210
6.1.3作为「存在论式的反思的知识」的「自身认同化」 214
6.2自身感受2与人格的存在样式 218
6.2.1人格存在的基本规定:实体,或行为实体? 219
6.2.2作为「爱的秩序」的「行为实体」 222
6.2.3人格的「个体规定」与「自身之爱」 226
6.3自身感受3与伦理的人格生成 229
6.3.1「自身感受3」在价值人格主义中的位置 229
6.3.2「自身感受3」的现象学本质 231
6.3.3作为「自身感受3」的「羞感」和「懊悔」 235
7.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第二层次: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 241
7.1人格的本己个体性与自身认识的偶像 242
7.2陌己人格与人格生成 252
7.2.1自身欺罔与内陌己感知 252
7.2.2榜样跟随与本己人格生成 257
7.3总体人格与凝聚主义 263
7.3.1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 263
7.3.2作为凝聚主义的价值人格主义 267
7.4舍勒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回答 276
7.5小结:价值人格主义与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 285
总结: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总体规定 294
8.1舍勒现象学的基本原则 294
8.2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内在统一性 304
8.3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根本特征 306
8.3.1舍勒伦理学的质料先天主义 307
8.3.2舍勒伦理学的绝对主义与客观主义 311
8.3.3舍勒伦理学的价值人格主义与凝聚主义 317
附录:舍勒思想发展中的「谜」 321
参考文献 329
人名索引 359
名词索引 365
后记与致谢 381
补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