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族内多年生牧草的远缘杂交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锦凤,于卓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390226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小麦族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远缘杂交研究的专著,它是我们多年来承担各类国家课题的研究成果总结。书中介绍了我国小麦族禾草,主要包括冰草属、披碱草属、赖草属以及大麦属等牧草种、属间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综述了国内外小麦族禾草远缘杂交研究的概况,并提出了今后小麦族禾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方向。本书力求将小麦族禾草远缘杂交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成果呈现给读者。

第一章 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研究概况 1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意义 1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及特点 1

二、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 1

第二节 小麦族远缘杂交育种的国外研究进展 7

一、牧草与麦类作物的杂交 7

二、多年生牧草间远缘杂交 18

第三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国内研究进展 24

一、野生近缘植物与麦类作物的杂交 25

二、多年生牧草间远缘杂交 31

第二章 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杂交的研究 37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38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38

二、试验方法 39

第二节 杂种F1代和BC1代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 46

一、生育期和生长速率 46

二、花粉育性和结实性 47

三、产草量 48

四、小结 50

第三节 杂种F1代及BC1代的抗旱性 50

一、干旱胁迫下幼苗RWC和膜透性变化 50

二、干旱胁迫下幼苗SOD和CAT的活性变化 51

三、干旱胁迫后幼苗表观生长状况 52

四、小结 52

第四节 杂种F1代和BC1代及其双亲的POD、EST同工酶分析 53

一、POD同工酶 53

二、EST同工酶 54

三、小结 55

第五节 杂种F1代、BC1代及其双亲RAPD的研究 56

一、基因组DNA多态性 56

二、小结 57

第六节 杂种F1代、BC1代及其双亲的细胞遗传学特性 57

一、根尖细胞染色体 57

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59

三、小结 60

第七节 杂种F3代及F4代的农艺性状 61

一、生育期 61

二、生长速率 62

三、株高和分蘖能力 62

四、穗型变异 63

五、小结 64

第八节 杂种F3代及F4代的细胞学特性 65

一、花粉育性和结实性 65

二、染色体特征 66

三、小结 69

第九节 杂种F3代及F4代11个株系的同工酶分析 69

一、抽穗期旗叶POD同工酶 69

二、夏秋分蘖期幼叶POD同工酶 71

三、抽穗期旗叶的EST同工酶 72

四、夏秋分蘖期幼叶的EST同工酶 74

五、夏秋分蘖期幼叶的SOD同工酶 76

六、等位酶聚类分析 77

七、小结 79

第三章 羊草与灰色赖草杂交的研究 80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80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80

二、试验方法 81

第二节 杂种F1代及双亲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89

一、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 89

二、营养成分分析 92

三、耐盐生理特性 94

四、小结 96

第三节 杂种F1代不育的细胞学基础 97

一、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 97

二、胚囊的发育 101

三、小结 102

第四节 杂种F1代幼穗再生体系的建立 103

一、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103

二、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105

三、小结 108

第五节 杂种F1代育性的恢复 108

一、染色体加倍 108

二、回交 114

三、小结 114

第六节 杂种F1代、BC1代及其亲本SSR分子标记分析 114

一、杂种F1代、BC1代基因组DNA的扩增 115

二、SSR标记与种间杂交遗传的分析 116

三、小结 117

第四章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交的研究 118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119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119

二、试验方法 120

第二节 杂种F1代及BC1代的形态学特征 125

一、营养体形态特征 126

二、穗部形态特征 127

三、小结 130

第三节 杂种F1代及BC1代的细胞遗传学特性 130

一、体细胞染色体 130

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132

三、BC1F4代染色体构成的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135

四、小结 136

第四节 杂种F1代及BC1代的生物学及农艺特性 137

一、物候期 137

二、生长速率 139

三、生产性能 139

四、分蘖能力 140

五、花粉育性和结实性 140

六、杂种F1代与亲本幼苗的抗旱耐盐性鉴定 141

七、BC1F2代抗旱耐盐性鉴定 143

八、小结 151

第五节 杂种F1代及BC1代的同工酶分析 152

一、杂种F1代、BC1F1代及其双亲的同工酶 152

二、BC1F2代同工酶 155

三、小结 157

第六节 杂种F1代及BC1代的RAPD研究 158

一、RAPD扩增结果 159

二、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160

三、小结 162

第五章 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杂交的研究 163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163

一、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63

二、试验方法 163

第二节 杂种F1代及双亲农艺性状 168

一、生育期和生长速率 168

二、花粉育性和结实性 168

三、产草量 169

四、小结 170

第三节 杂种F1代及双亲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170

一、幼苗抗旱性 170

二、幼苗耐盐性 172

三、小结 173

第四节 杂种F1代及双亲的POD、EST同工酶分析 174

一、POD同工酶 174

二、EST同工酶 174

三、小结 176

第五节 杂种F1代及双亲的RAPD研究 176

一、基因组DNA多态性 176

二、小结 177

第六节 杂种F1代及双亲细胞遗传学特性和GISH分析 177

一、根尖细胞染色体 177

二、PMCMⅠ染色体行为 179

三、GISH分析 180

四、小结 182

第七节 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及后代细胞遗传学和育性鉴定 182

一、秋水仙碱处理分蘖苗 182

二、根尖细胞染色体 183

三、PMCMⅠ染色体行为 184

四、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 185

五、小结 186

第八节 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后代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186

一、生育期 186

二、生长速率 187

三、表观特征和分蘖特性 187

四、穗型特征 188

五、耐盐性 190

六、小结 193

第九节 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后代的同工酶分析 193

一、EST同工酶 193

二、POD同工酶 195

三、SOD同工酶 197

四、小结 197

第十节 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后代的AFLP研究 198

一、DNA质量、AFLP预扩增检测及适宜引物筛选 198

二、AFLP扩增 199

三、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201

四、染色体加倍F1代单株的AFLP扩增 202

五、小结 204

第六章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杂交的研究 205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205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05

二、试验方法 206

第二节 亲本及其杂种后代的生物学和细胞学特性 209

一、生物学特性 209

二、细胞学特征 213

三、小结 216

第三节 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 217

一、幼穗培养和染色体加倍 217

二、传统的染色体加倍和回交 220

三、杂种F1代幼穗培养再生株的鉴定 222

四、小结 224

第七章 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交的研究 226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226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26

二、试验方法 227

第二节 杂种F1代的形态学特征 229

一、生育期 229

二、生长速率 229

三、表观特征和分蘖特性 229

四、穗型特征 230

五、小结 232

第三节 杂种F1代的细胞学特性 232

一、花粉育性和结实性 232

二、根尖细胞染色体 233

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233

四、小结 236

第四节 杂种F1代的AFLP研究 236

一、DNA质量检测 236

二、AFLP扩增 236

三、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238

四、小结 239

第五节 杂种F1代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 239

一、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240

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240

三、生根培养 242

四、小结 242

第六节 杂种F1代育性恢复 243

一、秋水仙碱处理愈伤组织 243

二、回交 245

三、回交BC1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鉴定 246

四、小结 247

第八章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杂交的研究 248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 248

一、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48

二、试验方法 248

第二节 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及细胞学特性 249

一、生长速率、株型、穗型 249

二、花粉育性和结实性 250

三、细胞染色体特征 250

四、小结 254

第三节 杂种F1代的RAPD研究 254

一、DNA的质量检测 254

二、RAPD扩增 254

三、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256

四、小结 257

第四节 杂种F1代幼穗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257

一、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257

二、愈伤组织分化 259

三、生根培养 259

四、小结 259

第五节 杂种F1代生物学、细胞学及同工酶分析 260

一、生长速率与穗型特征 260

二、花粉育性与结实性 261

三、细胞染色体特征 263

四、分蘖期EST同工酶 263

五、小结 265

第九章 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育种展望 266

第一节 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特点 266

一、牧草生物学特性及在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266

二、牧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267

第二节 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途径 268

一、克服杂交不可交配性 268

二、采用胚拯救技术 269

三、恢复杂种后代育性 269

四、其他辅助技术 270

第三节 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育种的潜力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71

一、种质资源丰富,可研究的空白点多 271

二、结合染色体工程开展研究,使远缘杂交育种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 271

三、结合生物技术开展研究,提高远缘杂交育种的创新性和效率 272

四、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创新,促进远缘杂交育种进程 273

参考文献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