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震灾害及减灾对策概论 1
第一节 地震灾害的内涵与成灾要素 1
1.1 地震灾害的分类与成灾要素 1
1.1.1 地震的直接灾害 2
1.1.2 地震的次生灾害 7
1.1.3 地震的间接灾害 15
1.2 地震灾害的特点 16
1.2.1 猝发性与破坏性 16
1.2.2 成灾要素复杂 19
1.2.3 后效明显 22
第二节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23
2.1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24
2.1.1 地震预报 25
2.1.2 抗震设防 32
2.1.3 地震应急与震后救助 38
2.2 全社会协调一致的,有效的努力 43
2.2.1 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44
2.2.2 依靠法制 44
2.2.3 依靠科技 46
第二章 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考 47
第一节 地震预报的希望与困难 47
1.1 地震预报的希望 47
1.1.1 有限的成功 47
1.1.2 初步的认识 50
1.1.3 基本的思路 51
1.2 地震预报的困难 55
1.2.1 间接观测的多解性 55
1.2.2 预报经验的局限性 64
第二节 基本的思考与认识 66
2.1 地震预报实践必须遵循的准则 66
2.1.1 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66
2.1.2 以预报经验为借鉴 69
2.1.3 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78
2.2 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其启示 85
2.2.1 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和可能的孕育过程 86
2.2.2 克服地球内部“不可见性”的重要途径 94
2.2.3 地下水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104
2.2.4 综合预报研究的核心与基础 111
第三章 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 117
第一节 地震预报与震情会商 118
1.1 地震预报意见的含义 118
1.1.1 地震预测意见与地震预报意见 118
1.1.2 地震预报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地震预报意见 120
1.2 地震震情会商的任务与基础 123
1.2.1 震情会商会的任务与制度 123
1.2.2 震情会商的基础 137
第二节 地震震情会商的组织与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142
2.1 地震震情会商的组织 143
2.1.1 震情会商的组织者与首席专家的职责 143
2.1.2 震情会商的程式 152
2.2 地震预报意见的表述与评审 157
2.2.1 地震预报意见的表述 157
2.2.2 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158
第四章 地震预报的决策与对策 164
第一节 地震预报决策的目标与决策的主体 165
1.1 地震预报决策的对象与目标 165
1.1.1 地震预报决策的对象 166
1.1.2 地震预报决策的目标 168
1.2 地震预报决策的主体 171
1.2.1 集体决策 171
1.2.2 行政首长决策 173
第二节 地震预报决策的原则与对策方案的实施 175
2.1 地震预报决策的原则 175
2.1.1 预后原则 178
2.1.2 人本原则 186
2.1.3 经济原则 192
2.1.4 “概率”原则 195
2.1.5 机遇原则 203
2.1.6 力及原则 215
2.1.7 双保原则 224
2.1.8 “平衡”原则 230
2.2 地震预报对策方案的组织实施 236
2.2.1 实施的策划与动员 237
2.2.2 对策方案实施的跟踪与调整 239
第五章 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 242
第一节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的目的与重点 242
1.1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目的 243
1.1.1 提高作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性 243
1.1.2 提高依法规范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 247
1.1.3 营造有利于开展地震预报实践的社会环境 250
1.1.4 增强群测群防能力 251
1.1.5 增强自救互救的技能 253
1.2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的重点 254
1.2.1 多震灾的国情和防震减灾方针政策的宣传 254
1.2.2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 259
1.2.3 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 263
1.2.4 地震预报水平的解释说明 265
第二节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的原则与组织 271
2.1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的原则 271
2.1.1 主动与慎重的关系 271
2.1.2 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 276
2.1.3 广泛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279
2.2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的组织 281
2.2.1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组织体系 281
2.2.2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83
第六章 推进地震科技发展与进步 286
第一节 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回顾 286
1.1 艰辛的历程,长足的进步 288
1.1.1 开始起步阶段 288
1.1.2 快速发展阶段 293
1.1.3 总结反思阶段 302
1.2 正确的抉择,崭新的起点 310
1.2.1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正确抉择 310
1.2.2 “九五”地震科技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17
1.2.3 “九五”地震科技的主要进展 327
第二节 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要素及环境 341
2.1 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要素 341
2.1.1 主体要素 342
2.1.2 资金要素 347
2.1.3 信息要素 352
2.1.4 管理要素 354
2.2 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环境 357
2.2.1 经济与科技环境 357
2.2.2 社会与自然环境 359
第七章 地震预报实践的领导工作主体 361
第一节 领导工作主体的职责 361
1.1 总揽全局,扭住中心 361
1.1.1 坚持系统观,作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362
1.1.2 坚持地震科学理论研究与地震预报实践相结合 366
1.2 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定与实施有关政策 369
1.2.1 加强队伍建设 369
1.2.2 制定与实施有关的政策 376
1.2.3 果断作出预报决策,有效地组织对策方案的实施 379
第二节 领导工作主体应具有的素质 380
2.1 培养和坚持科学的领导方法 380
2.1.1 培养辩证思维,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80
2.1.2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民主决策 385
2.2 严于律己,恪尽职守 388
2.2.1 艰苦奋斗,廉洁勤政 389
2.2.2 勇于负责,善于负责 391
参考文献 394
后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