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我国李、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1
1.从巨鹿杏良种示范基地看果业如何创高效益 2
2.巨鹿杏示范基地建设之始末与失败的原因 5
3.试论我国杏业的起步与前景 7
4.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呼吁书 13
5.我们呼吁的起因与结果 16
6.农业部刘培植部长一封来信的摘要 18
7.关于建设“三北杏树带”的建议 19
8.农业部关于建设“三北杏树带”的意见 23
9.国务院扶贫办致国务委员陈俊生汇总各有关部门的回复意见 25
10.关于建设“三北杏树带”的再建议 27
11.西部大开发应首选既治荒又治穷的杏产业 34
12.把新疆建设成世界最大特色果品生产基地的建议 39
13.我国“三北”杏树产业带的发展现状 48
14.我国杏壳活性炭的产销现状与应用前景 55
15.利用荒漠化土地开发木本油料作物 60
16.学习大师理论,开发人机两用“油田” 64
第2部分 李、杏种质资源考察与收集 71
17.关于我国李与杏分布南界的考察报告 72
18.滇西考察历险与傈僳族见闻 76
19.全国李与杏资源考察报告 80
20.回顾当初我们是如何进行全国李杏资源考察收集的 88
21.赴澳大利亚杏树科研与生产考察的收获 92
22.全国李杏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总结报告 95
23.濒危珍稀李杏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报告 110
24.寻找我国的‘无核李’ 114
25.果树种质资源野外考察收集技术规程 116
26.仁用杏新品种‘围选一号’的考察报告 128
27.新疆栽培杏品种资源考察报告 131
28.环南疆杏资源考察的社会背景与见闻 138
29.李杏资源考察轶事回忆 141
第3部分 李杏资源鉴定和品种改良及开发利用 153
30.软核杏 154
31.李属与杏属新变种的鉴定 156
32.李、杏种质资源性状鉴定与优异资源筛选初报 159
33.杏属二新种 165
34.杏与李属间远缘杂交遗传性的研究初报 168
35.论李与杏的育种目标、遗传倾向及特异种质资源 172
36.杏属(蔷薇科)一新种 182
37.李新品种‘秋香李’的选育 183
38.杏属植物新种鉴定与利用的研究 186
39.李杏品种抗寒能力与栽培技术相关性的观察 191
40.仙居杏休眠需冷量的检测认定 194
41.我国李杏种质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 196
第4部分 观赏杏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207
42.谈“辽梅”山杏的开发价值 208
43.辽梅杏种质资源鉴定及其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210
44.陕梅杏引种鉴定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 213
45.建设北方梅园的希望 216
46.东北地区类梅花新品种选育进展 221
47.在东北地区建设梅园的可行性探讨、尝试与启示 225
第5部分 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研究 231
48.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232
49.仁用杏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 237
50.李与杏树无公害栽培技术 244
51.杏树抗旱抗晚霜丰产栽培十项新技术 254
第6部分 杏的营养与保健 265
52.库尔班·吐鲁木千里迢迢给毛主席送杏干 266
53.食杏与长寿 268
54.食杏是否有助于健康的考察报告 270
55.杏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保健作用 275
56.浅谈活性炭与人类的健康 281
第7部分 相关重要的社会活动 285
57.一封致赵紫阳总理“电报”的回忆 286
58.全国李杏协作组的成就与经验 287
59.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议暨环南疆果树资源与生产考察纪要 291
60.全国首次优质李杏加工品评选暨食品安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97
61.首次全国鲜食李、杏良种评选活动述评 300
62.第二届全国优质鲜食李杏评选结果与述评 307
63.摘录农业部科技司前司长费开伟同志的一封来信 311
64.在第十次全国李杏学术交流会议上的开幕词 312
65.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及其前身活动历程 314
66.黄河林果科学研究所的建制与十年发展规划 327
67.宁夏民营黄河果树研究所闪光始末 333
68.宁夏三沙园专家组第三次集体活动纪要 335
69.李杏分会近十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338
70.第十一次全国李杏学术交流会纪要 348
71.促进我国果业发展暨调节剂与功能肥应用第二次高层联谊会议纪要 351
72.全国李杏抗旱防霜技术交流会议纪要 354
73.在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第二届期满换届选举筹备会议上的讲话 357
74.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第二届优秀会员业绩简介 361
75.在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后的致词 366
后记 我的前半生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