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绪论 5
一、意义 5
二、方法 7
三、背景 9
四、主题 11
第一讲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思路(第一、二版序言) 15
一、为什么要对理性进行批判? 15
二、什么是“纯粹理性批判”? 18
三、怎样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19
1.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榜样 19
2.哲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走上科学之路 21
3.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 23
第二讲 《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导论) 25
一、经验知识与先天知识 27
二、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32
三、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35
第三讲 先验感性论 45
一、先验感性论的来由 45
二、感性认识的基本概念 52
1.直观(Anschauung) 52
2.对象(Gegenstand/Objekt) 53
3.感性(Sinnlichkeit) 54
4.感觉(Empfindung) 55
5.现象(Erscheinung) 55
6.纯粹直观(reine Anschauung) 56
7.表象(Vorstellung) 57
三、空间和时间 57
1.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的阐明 59
2.空间和时间的先验的阐明 62
3.空间和时间的结论 63
第四讲 先验逻辑导言 69
一、一般的逻辑 71
1.感性和知性的区分 72
2.一般逻辑的划分 74
二、先验逻辑 78
1.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区别 78
2.先验逻辑的任务 80
3.先验逻辑的划分 81
4.先验逻辑的意义 84
第五讲 概念分析:范畴论 85
一、范畴体系的发现 87
二、逻辑判断表 90
三、范畴表 92
四、短评 99
第六讲 概念分析:先验演绎(一) 103
一、先验演绎的原理 104
二、第一版演绎 109
1.直观中领会的综合 110
2.想象中再生的综合 114
3.概念中认定的综合 116
4.先验统觉 118
5.客观演绎 121
第七讲 概念分析:先验演绎(二) 125
第二版演绎 125
1.对“联结”的概念分析(§15) 126
2.先验统觉(§16) 129
3.对象(§17-18) 132
4.对象的客观性表现为判断(§19) 135
5.范畴的客观效力(§20-21) 137
6.范畴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方式(§22-25) 139
7.主观演绎(§26) 141
8.三点结论 142
第八讲 原理分析:图型法 143
一、图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143
二、范畴的图型化 150
1.量的图型 150
2.质的图型 151
3.关系的图型 152
4.模态的图型 154
5.两个结论 156
第九讲 原理分析: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 161
一、量:直观的公理 164
二、质:知觉的预测 167
三、关系:经验的类比 169
1.第一类比:实体和偶性 171
2.第二类比:因果性 172
3.第三类比:协同性 175
四、模态:一切经验思维的公设 177
1.可能性的公设 177
2.现实性的公设 178
3.必然性的公设 179
第十讲 向先验辩证论过渡 181
一、一般对象区分为现相和本体 182
1.范畴只能有经验的运用,不能有先验的运用 182
2.现相和本体的区分 183
二、理性的幻相 186
三、理性的逻辑运用 190
四、理性的纯粹运用 193
第十一讲 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 201
一、第一谬误推理:实体性 206
二、第二谬误推理:单纯性(不朽性) 212
三、第三谬误推理:人格性 215
四、第四谬误推理:观念性 219
第十二讲 对先验的宇宙论的批判 223
一、量的二律背反 226
二、质的二律背反 231
三、关系的二律背反 233
四、模态的二律背反 241
五、四个二律背反的解决 244
第十三讲 对先验神学的批判 249
一、纯粹理性的理想 249
二、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253
三、对宇宙论证明的批判 257
四、对自然神学证明的批判 261
五、对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 265
第十四讲 先验方法论 271
一、纯粹理性的训练 272
1.纯粹理性独断运用的训练 273
a定义 275
b公理 277
c演证 278
2.纯粹理性争辩运用的训练 279
3.纯粹理性假设的训练 281
4.纯粹理性证明的训练 283
二、纯粹理性的法规 285
1.理性运用的最后目的 288
2.最后目的之根据:至善 293
3.意见、知识和信念 295
三、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296
四、纯粹理性的历史 310
本课总结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