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3
第二章 产地 5
第一节 辖领变迁 5
第二节 砚乡沿革 8
第三节 产地辩说 9
第三章 砚石 10
第一节 矿带 10
第二节 类别 11
喇嘛崖石(窝子石) 12
水泉石 13
水城右边石(纳儿石) 14
矿带东段其他矿点砚石 15
矿带西段诸矿点砚石 15
第三节 石理 15
第四节 特征 16
肌理细密 16
滋润滑腻 16
质坚性温 16
色泽典雅 16
玉振金声 17
第五节 石色 17
墨绿(玄璞) 17
碧绿(鸭头绿) 17
辉绿(鹦哥绿) 18
翠绿 18
淡绿(柳叶青) 18
灰绿 19
暗红(羊肝红、鸊鷉血) 19
淡紫 19
瓜皮黄 19
俏色(鸳鸯石、阴阳石) 20
第六节 石膘(石标) 20
油脂膘 21
松皮膘 21
鱼鳞膘 22
鱼卵膘 22
脂玉膘 22
蛇皮膘(墨溅霞) 22
第七节 石纹 23
水波纹 23
云纹 24
气纹 24
点状纹(湔墨点) 24
鹊桥纹 25
洮水流珠纹 25
眼纹 26
直纹 26
无纹 26
第八节 石病 27
硬筋(冰雪石、玉瑕) 27
断瑕(杂线) 27
斑点 28
铜钉(金星点) 28
第九节 采掘 29
第四章 砚台 31
第一节 形态 35
砚形(自然形、规矩形) 35
款式(单砚、双砚) 35
图案 37
第二节 结构 38
墨池 38
水池 41
砚盖 41
第三节 雕制技艺 41
维料(选石、制坯) 42
取盖 42
合口 43
落图 43
雕刻(浮雕、透雕) 43
打磨(上光) 44
刻字 45
制盒 45
第四节 制作程序(图解) 46
第五章 砚工 52
第一节 民族源流 52
吐蕃与土民番兵杂居地 52
藏王(策墨林)故里 56
第二节 分布 57
第三节 文化传承 59
第四节 大师名家 62
李茂棣 63
刘爱军 66
王玉明 68
刘淑霞 74
卢锁忠 77
汪忠玉 83
洪绪龙 88
杜瑞天 92
何华林 95
杜茂天 99
马万荣 102
杨寿喜 108
马胜强 112
李海平 116
卢宏伟 117
王文俊 121
李满平 124
师张斌 126
杜宝涛 128
包述吉 130
包新明 132
张克俊 134
向彦青 137
张宪科 140
马绪珍 142
李江平 144
陈平红 145
郭素珍 146
李想令 148
吴巧红 150
唐如同 151
乔兴合 152
李玉祥 153
李前平 154
卢孝东 155
包进海 156
窦关昌 157
后会巧 158
张克红 159
薜忠明 160
洪绪虎 161
马志忠 162
唐如贵 163
杜果子 164
洪义 165
赵华昌 166
窦尕胜 167
孙红芳 168
张三娃 169
杜海存 170
李月龙 171
李寿龙 173
陈龙基 174
卢玉平 175
卢平忠 176
马万清 177
马永红 178
包旭龙 179
向瑞清 180
卢三娃 181
杨金藏 182
杨热勿 183
包旭真 184
马维红 185
张红平 186
卢红孝 187
后俊红 188
卢满红 189
卢俊科 191
彭亮 192
第六章 鉴赏 193
第一节 鉴定 193
眼观看砚石成色 194
手抚测砚石细腻 194
敲击听砚石声音 195
呵气观砚石温润 195
研墨验利笔护毫 195
第二节 欣赏 195
砚石可人 195
砚形迷人 196
砚艺夺人 196
砚铭警人 198
第三节 勘赝 199
第七章 收藏 201
第一节 选择 201
第二节 使用保养 202
开封启锋 202
清洗 202
养护 203
盘玩 203
存放 203
第三节 古洮砚收藏 204
第八章 诗赋铭文撷注 205
第一节 唐代 205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 205
第三节 明清时期 209
第四节 近、现代 213
第九章 附录 217
《甘肃洮砚志》&韩军一 217
洮河砚乡考&沉石 卢锁忠 马万荣 231
洮砚乡交通示意图 238
跋&编者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