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场景设置 1
第二章 六个人物:现实与想象 17
第一节 艺术世界中的恶 17
一、唐·璜:无法抗拒的非道德 17
二、浮士德:躁动的灵魂 18
三、《失乐园》中的撒旦:沉沦的贵族 19
第二节 现实生活中的恶 20
一、罗帕诉西蒙案中的谋杀者 20
二、儿童骚扰惯犯 21
三、凯诉罗伯森案中侵扰他人的新闻记者 21
第三章 人物的感染力 23
第一节 文学领域 23
一、邪恶角色高于生活,即使沉沦可耻仍令人印象深刻 23
二、艺术家或甚希望我们喜欢“坏人”而非“好人” 26
三、人类承认或共有的动机 31
四、是否应普遍谴责被归为罪恶的人类动机? 33
五、为何拟人化概念“神”总是难免如此傲慢、遥不可及而冷漠? 40
六、偏离“期望的”模式 44
七、恶(与天才)的孤独 45
第二节 法律领域 49
第四章 罪有应得? 51
第一节 艺术领域对恶徒的处置 51
一、既定的简易程序处罚 51
二、惩罚即便不过分也是严厉的 54
三、时间流逝及其对法律解释的影响 56
四、神的审判,即便在理论上亦无上诉 59
第二节 法律领域 60
一、对被告的宽仁处理 60
二、考虑被告的个人特征 60
三、减轻处罚 61
四、持续关注违法者的权利 62
五、法律推理中的权衡过程 62
第五章 导致差异的技术性原因 64
一、神的审判须遵循明确规则 64
二、需要保护恶徒 65
三、法律是否忽视了善? 66
四、人的审判必须反映社会变化;神的审判几乎一成不变 67
五、不同的任务 69
六、法律人的说服之需 70
七、动机、见解与心态 71
第六章 “完美无瑕”的英雄 73
一、埃涅阿斯 73
二、熙德 76
三、有缺点却有人性的;完美却僵化的:对此争议的俄罗斯式纠结 80
第七章 控制人们的思想 87
一、恶的另一形式? 87
二、20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的苏维埃文学 91
三、控制的影响 95
四、施压的方式 99
第八章 连缀这些观点 102
一、主题一:艺术与法律源于生活 102
二、主题二:艺术与法律的关联 114
三、主题三:真实与虚构的交互作用,后者如何丰富前者 120
四、主题四:“完美的”与“瑕疵的”审判 132
五、主题五:“好”或“坏”与不好不坏的模棱人类 135
六、主题六:人物是其创造者真实生活经历的反映 139
七、主题七:人类的模棱本质 146
八、后记:拢聚的乌云 149
参考文献(按照英文姓氏的首字母排序) 161
人名索引 176
关于原著作者 194
后记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