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缅甸的童年(1948—1960) 2
缅甸,一九四八 2
红色罗汉鞋,巨大的蚁穴 5
颓坏的幸福,行走的江湖 8
滇缅孤军的生活版图 10
飞行的罗汉,出家的种子 13
罂粟的天堂,滇缅边区的炼狱 16
第二章 少年杨进生(1961—1972) 22
撤向一九六一年春天的台湾 22
观音圣号,开启佛法大门 25
十五岁的刺青,起誓求道之心 28
大侠梦,剑及履及的人格特质 31
干妈谢凤英,一贯道的点传师 34
梅花盟,返乡治世的狂想 36
求一个坐牢的罪名 38
逆境中的贵人 40
被时间揉成小小一团的情书 43
挚友李逢春的身故 45
第三章 出家后的苦修(1973—1982) 48
在佛光山剃度出家 48
只要打坐就勇猛精进的汉子 51
兰花房,参透孤独 56
头陀行,以摩诃迦叶、密勒日巴为师 59
圆明寺的魑魅魍魉 61
灵山塔内,思索死生 65
冢间修,参透诸行无常 69
密勒日巴示现于禅定中 72
如幻山房,道心的试炼场 73
出家弟子的缘分与考验 78
禅师的修行与生活 81
显密圆融,本来一味 83
关于成佛的困惑 84
修行之余,物我无间 86
武举人古堡,断食以了脱生死 87
第四章 初建灵鹫山(1983—1988) 94
鹰仔山,出火与请火的传说 94
普陀岩,更艰难的闭关断食 95
悬崖之下,别有洞天 100
山风海雨交接处的道场 103
无生道场的命名与宏愿 110
随机逗教的生活禅 113
临济宗风,大机大用 117
善待众生,凡事用心 123
第五章 法脉传承与弘化大愿(1989—2013) 128
临济法脉,以禅为体 128
禅定戒律,以南传为基石 133
北传显密,般若为用 137
三乘合一,从头陀行到菩萨道 139
宇宙是一个记忆体 143
毁谤是度化的缘起 144
菩萨道,让众生离苦得乐 147
冥阳两利的圆满施食 149
以大悲法会为起点 150
启建水陆,度尽众生 153
戒德老和尚主法十五年 158
造就一个解冤释结的净土 160
弘法度众不言累 162
以道场为家的义工和护法 165
第六章 世界宗教与华严圣山(1989—2013) 168
遥契太虚大师的理念 168
穷和尚的春秋大梦 172
不知天高地厚的宗博馆计划 174
没有心理负担的宗教接触 176
徐徐展开垂天的大翼 177
结结实实踏出了一大步 180
心和平,世界就和平 182
我来看看我能做些什么 185
诸神殿堂的落成 188
史无前例的伊斯兰教、佛教对谈 193
伊斯兰教的友谊 199
宁静运动,禅修的极大化 201
断食闭关,回归本山 206
华严世界是缘起成佛的工作 211
现代“那烂陀”的宏愿 214
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 217
附录 222
一、心道法师暨灵鹫山大事年表 222
二、万教并生莲花——心道法师前传&柏杨 248
三、春深犹有子规啼——访道与勘验&林谷芳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