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1
(一)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与哲学观的变革 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改革 16
二、马克思以人为根基的辩证法思想 21
(一)辩证法的生命根基 21
(二)辩证法是人类生命自我意识的理论逻辑 25
(三)辩证法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30
(四)辩证法的当代精神旨趣 33
三、人类生命的双重本性 40
(一)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40
(二)人类生命的双重意蕴 47
(三)确立合理的生命观点与生命态度 52
四、人的“本质交换”与马克思的人性观 55
(一)“本质交换”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特殊方式 57
(二)人在本质交换中生成和确证自己的类本性 61
(三)马克思理解人性的思维方式 68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性观 78
(一)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感性概念 78
(二)马克思哲学中的感性观点 84
(三)马克思感性观点变革的哲学意义 90
六、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与马克思的实践观 94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4
(二)实践是改变人及其生活环境的物质力量 95
(三)实践是人类生成自身本质的对象性活动 99
(四)实践的基本类型与基本方式 106
七、人类生活世界的内在矛盾 113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113
(二)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 119
(三)生活世界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21
八、马克思的社会观批判及其社会理论 127
(一)马克思对以往社会观的批判 127
(二)马克思的社会观 132
(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139
九、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157
(一)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本身的发展 157
(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163
(三)“和合”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 165
十、人类的自由追求与共产主义理想 174
(一)人类历史上几种主要的自由观 174
(二)马克思关于自由的基本思想 178
(三)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 185
十一、当代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问题 195
(一)西方传统哲学对价值问题的理解 195
(二)中国哲学关于价值问题的思想 19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价值问题的理解 201
(四)如何把握当代哲学的价值问题 209
十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问题 216
(一)哲学的个性与当代哲学的个性化追求 216
(二)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问题意识 224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向 228
十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 232
(一)中国当代哲学的哲学观批判 233
(二)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前提 240
(三)创造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 246
(四)生成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 259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