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及文献综述 1
1.1 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经济全球化 1
1.1.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基本特征 2
1.1.2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5
1.1.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收支失衡 8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全球性经济失衡 15
1.2.1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特征 15
1.2.2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18
1.2.3 全球经济失衡的经济影响 20
1.3 相关的理论文献综述 21
1.3.1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 21
1.3.2 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 35
1.3.3 关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建议 40
1.3.4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44
2.全球经济失衡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及其经济影响 45
2.1 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现状 45
2.2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情况分析 47
2.2.1 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历史回顾 48
2.2.2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特点 49
2.3 我国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项目情况分析 52
2.3.1 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的历史回顾 53
2.3.2 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特点 55
2.4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影响 57
2.4.1 双顺差使我国被动持有大量外汇储备,阻碍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7
2.4.2 双顺差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摩擦,影响到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58
2.4.3 双顺差对投资和出口的高度依赖,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增大 59
2.4.4 双顺差产业发展模式,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60
3.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因素分析 62
3.1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深化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62
3.1.1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 62
3.1.2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影响的路径 66
3.1.3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美贸易为例 69
3.2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76
3.2.1 国际资本流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76
3.2.2 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影响 80
3.2.3 国际资本流动对储备账户的影响 81
3.2.4 国际资本流动对净误差与遗漏账户的影响 82
3.3 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84
3.3.1 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 84
3.3.2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85
3.3.3 国际金融危机与流动性过剩 85
3.3.4 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与国际收支失衡 86
3.4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94
3.4.1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美元纸币信用本位制 94
3.4.2 美元本位制下美国对外围国家国际收支的影响 96
3.4.3 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经济及其政策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97
4.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国内因素分析 104
4.1 储蓄率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104
4.1.1 储蓄和净出口 104
4.1.2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储蓄率分析 105
4.1.3 储蓄率和贸易差额的国际比较 106
4.1.4 中国的储蓄率与贸易顺差现状 107
4.1.5 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109
4.1.6 中国的储蓄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113
4.1.7 中国储蓄率的走势分析 114
4.1.8 实证分析 114
4.1.9 结论 119
4.2 出口导向型战略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119
4.2.1 出口导向型战略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120
4.2.2 现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123
4.3 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125
4.3.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125
4.3.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原因分析 128
4.3.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29
4.3.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131
4.3.5 结论 132
4.4 经济周期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134
4.4.1 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及其特征 134
4.4.2 我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分析 137
4.4.3 经济周期对我国经常账户差额的影响 140
4.4.4 经济周期对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影响 147
4.4.5 结论 149
5.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对策思路 151
5.1 加强全球经济失衡的协调 151
5.1.1 不能寄希望于美国自身对失衡的主动调整 151
5.1.2 “外围”国家和地区不会也难以单边承担失衡调整的责任与后果 152
5.1.3 加强全球协调是解决国际经济失衡的重要方面 153
5.1.4 中国应加强国际协调能力的建设 155
5.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56
5.2.1 将国际收支大致平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156
5.2.2 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157
5.2.3 以技术进步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传统出口模式 160
5.2.4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国际收支平衡市场基础 161
5.3 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 161
5.3.1 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由建设型向服务型转换 162
5.3.2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162
5.3.3 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投资渠道 163
5.3.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3
5.3.5 储蓄率调整要与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 164
5.4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64
5.4.1 结合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64
5.4.2 加强内需拉动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165
5.4.3 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置于重要地位 166
5.4.4 突破价值链升级,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169
5.4.5 加快生产要素结构调整 170
5.5 基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反周期政策措施 172
5.5.1 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172
5.5.2 反周期调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 172
5.5.3 完善相关反周期政策手段和协调配合机制 173
5.6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74
5.6.1 科学确立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政策取向 174
5.6.2 合理把握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176
5.6.3 调整一篮子货币的权重 176
5.6.4 适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 176
5.6.5 主动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压力 177
5.6.6 根据国际收支的变化进行汇率政策的调整 177
5.7 改善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控和监管 178
5.7.1 促使利用外资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78
5.7.2 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180
5.7.3 加大走出去步伐,鼓励对外投资 181
5.8 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促进国际收支的大致平衡结合起来 184
5.8.1 基本考量 184
5.8.2 具体措施 186
参考文献 190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