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述 1
一、时代背景 2
(一)朝廷重视医学发展 2
(二)战乱频繁,疫病盛行 5
(三)文化进步,高度繁荣 6
(四)北方之人,多火热证 9
(五)局方盛行,喜温好补 9
二、生平纪略 10
(一)生卒年考证 10
(二)从医经历 12
(三)民间传说 14
著作简介 17
一、《素问要旨论》 18
二、《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20
三、《伤寒直格》 22
四、《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5
五、《三消论》 26
六、《素问玄机原病式》 27
七、《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0
八、《保童秘要》 34
学术思想 37
一、学术渊源 38
(一)以《内经》为本,阐发玄机 38
(二)论伤寒本于《素问·热论》 40
(三)三因制宜,理论联系实际 42
(四)善用取象比类 44
(五)熔儒道之学于一炉 46
二、学术特点 49
(一)以火热论为主线 49
(二)发挥《内经》运气学说 63
(三)阐发伤寒学说 77
(四)补充病机理论 87
(五)以升降理论阐发脏腑功能 104
(六)发展治则理论 119
(七)创辛凉苦寒治法 121
(八)药性方剂理论 125
临证经验 129
一、内科病诊疗经验 130
(一)中风 130
(二)消渴 137
(三)呕吐 144
(四)痢疾 146
(五)水肿 150
(六)咳嗽 156
(七)霍乱 158
(八)血证 161
(九)疮疡 165
二、妇科病诊疗经验 169
(一)倡火热,反温补 169
(二)三期分治,重肾肝脾 170
(三)活用四物,养血清热 171
(四)汗下利法,胎产三禁 172
三、儿科病诊疗经验 173
(一)小儿纯阳,热多冷少 173
(二)清热降火,通便益阴 174
(三)分病论治,侧重标本 175
(四)乳下婴儿,调和脏腑 182
四、五官科疾病诊疗经验 183
(一)眼病 183
(二)耳病 186
(三)咽喉病 188
(四)鼻病 190
五、针灸学术特点 192
(一)刺分经络,辨证选穴 192
(二)清热泻火,大刺泻血 193
(三)善用五输,灵用原穴 194
(四)热证用灸,灸引其热 195
(五)通经接气,畅通气 196
六、方药应用特点 197
(一)药善寒凉,不废温补 197
(二)运用成方,加减活用 199
(三)运用药引,协同成方 200
(四)剂型多样,药尽其用 200
(五)一方效多,统治多病 202
七、养生特点 204
(一)顺应自然,运气流精 204
(二)顺神养精,神气结合 204
(三)少年即养,贯穿一生 205
(四)自我调摄,药物辅助 207
后世影响 211
一、历代评价 212
二、学派传承 214
三、后世发挥 218
(一)各学派的发挥 218
(二)临床各科发挥 223
四、国外流传 249
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