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人文通识教育的历史演变 2
第一章 中国传统教育人文通识渊源钩沉 2
第一节 “六艺”教育中的人文通识思想 3
第二节 书院人文教育与官学的较量 13
第三节 人文通识与科学主义的碰撞 23
第二章 西方大学教育人文通识因子探析 29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 30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的大学教育 35
第三节 近现代西方大学理念新变 39
第四节 欧美高校教育模式新探索 42
第三章 当代中国高校人文通识教育模式 5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教育改革得失 55
第二节 港台地区人文通识教育模式 61
第三节 祖国大陆地区人文通识教育尝试 67
第四节 中国高校人文通识教育困境 70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意义解读 75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的内涵 76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的可行性 79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的创新途径 82
第二编 人文通识教育的案例分析——以外语类大学为例 90
第五章 人文通识教育实施历程 90
第一节 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92
第二节 人文通识理念的转变过程 98
第三节 人文通识课程开设初期 103
第四节 人文通识课程目前状况 108
第六章 人文基础课程教学状况 131
第一节 大学语文的困惑 132
第二节 大学语文的出路 139
第三节 大学语文教学问卷调查 146
第四节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策略 151
第七章 人文研究重镇突破性创制 155
第一节 外文研究中心总体风貌 156
第二节 人文学术研究成果 160
第三节 人文通识教育实践 165
第八章 人文通识教育发展策略 172
第一节 外语类大学人文通识教育特点概述 173
第二节 外语类大学人文通识教育发展方向 178
第三编 人文通识教育的全面突围——栾栋人文学思想述评 188
第九章 理论突破——人文学术还家 188
第一节 栾栋人生经历及学术成就综述 190
第二节 人文通识教育思想根基——“人文学术还家”思想启示 196
第三节 人文学术研究方法创新——“易辩法”的意义阐释 201
第十章 观念创新——人文学科定位 204
第一节 东西方人文观差异 205
第二节 人文学科归属辨 209
第三节 人文学科建设论 213
第十一章 方法探寻——文教体制思考 218
第一节 学科分类的新思路——三大学科群划分 219
第二节 文教体制的新思路——校院系名实权衡 223
第三节 人文涵养的新思路——有无化方略解析 231
第十二章 精神守望——研究基地建设 236
第一节 高校研究型重镇的作用 238
第二节 高校研究型重镇的建设 241
第三节 文科研究基地的学术指归 245
结语 249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