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唐宋文人仕隐观念的思想渊源 6
第一节 《周易》中的仕隐思想 7
第二节 儒家的有关仕隐思想 10
第三节 道家的有关仕隐思想 16
第四节 魏晋玄学对唐宋文人仕隐思想之影响 21
第五节 陶渊明隐逸之意义 30
第六节 余论 37
第二章 以隐为仕——孟浩然的仕隐心态 42
第一节 读书、应举、献赋、干谒:一切为入仕 43
第二节 漫游吴越的动机与目的 50
第三节 关于“隐逸诗人”及其作品之再评价 56
第三章 “无可无不可”——王维的仕隐思想 63
第一节 《竹里馆》:历来的误读 63
第二节 “亦官亦隐”辨正 68
第三节 王维的“怀禄”以及“奉佛”“变节”问题辨正 73
第四节 “情种”:王维诗歌的火热情怀 80
第五节 王维仕隐观及其思想渊源 88
第四章 “隐逸”还是“闲居”——韦应物的仕隐心态 95
第一节 “闲居”非“隐逸” 96
第二节 作为循吏之韦应物 108
第三节 关于韦应物诗风之“闲淡” 115
第五章 “中隐”——白居易的仕隐心态 121
第一节 从《放鹰》诗看白居易前期之仕隐心态 122
第二节 忠州起复后白居易之仕隐心态 134
第三节 退居洛阳后的“知足”与“不足” 155
第六章 “事与心违始乞身”——欧阳修晚年的仕隐心态 166
第一节 孝亲与报国:欧阳修仕隐思想之基调 167
第二节 “濮议”“飞语”对晚年欧阳修之打击 176
第三节 王安石排挤说、疾病衰老说辨析 182
第七章 “禄隐”——王安石的仕隐思想 195
第一节 “得禄”“养亲”与“救时”“许国” 195
第二节 “修身以俟命,守道以任时”:王安石丰富的仕隐思想 202
第三节 王安石晚年之仕隐心态 212
第八章 “不必仕不必不仕”——苏轼的仕隐思想 217
第一节 东坡之仕隐理想 217
第二节 东坡之仕隐心态 224
第三节 东坡难以归隐之成因 232
第四节 余论 241
第九章 “出处俱为累”——杨万里的仕隐思想及其诗歌风格 246
第一节 杨万里特殊的仕宦生涯及仕隐心态 247
第二节 杨万里的仕隐思想 257
第三节 “诚斋体”诗歌风格之成因 261
结束语 266
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 272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