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渊源与现实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怀彬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8128933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放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地探索事先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实践中,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从而自然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与现实建构的整体系统。

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3

第一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各党派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3

第一节 地主阶级 3

一、林则徐、魏源 3

二、洋务派 3

第二节 农民阶级 4

一、太平天国运动 4

二、义和团运动 5

第三节 资产阶级 5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 6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 6

第二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13

一、统一战线 13

二、武装斗争 18

三、党的建设 19

第二节 反对“二次革命论” 21

第三节 反对“一次革命论” 23

第四节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25

第三章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8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确立 36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36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 38

第四节 过渡时期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 40

一、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41

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解过于简单划一 46

三、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3

第四章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56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56

一、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57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8

三、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59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5

五、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67

第二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 70

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追求社会主义 71

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过于重视计划,忽视市场的作用 74

三、发展速度上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76

第五章 邓小平南方谈话 86

第一节 改革的逐渐深化与理论上的困境 86

一、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政治思想保障 86

二、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在生产关系上进行突破 91

三、改革的深化要求我们在经济体制上进行创新 105

第二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 117

一、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存在制度属性 118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说话 120

三、“不争论” 121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 122

五、“三个有利于”标准 124

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26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建构 131

第一部分“五位一体”的建设 131

第六章 经济建设 1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1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3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3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33

第二节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134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34

二、现代企业制度 135

三、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36

四、“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140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 149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50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51

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53

第四节 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54

一、按劳分配及其主体地位 154

二、“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156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157

第五节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59

一、基尼系数、“中等收入陷阱” 159

二、效率与公平 165

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应注重公平 167

四、实现“两个同步,两个提高” 169

五、变“金字塔形”分配格局为“橄榄形”分配格局 171

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74

第六节 发展战略 17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6

二、“三步走”,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战略 180

第七节 改革开放 18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84

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86

第八节 城乡发展一体化 188

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188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 190

第七章 政治建设 19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93

一、人民民主专政 19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6

五、基层民主政治 198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19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199

二、依法治国 200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01

第八章 文化建设 203

第一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 2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20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05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07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7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8

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9

第九章 社会建设 210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1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211

三、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21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13

第十章 生态文明建设 2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含义 214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214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15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措施 215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措施 215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17

第二部分 新时期的“三大法宝” 222

第十一章 党的建设 222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2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2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25

第二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26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26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28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229

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30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 232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232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34

三、科学发展 234

第十三章 统一战线 241

一、统一战线 24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244

第三部分 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 250

第十四章 祖国统一 250

第一节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50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50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52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2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52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54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 256

第十五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6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64

一、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264

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267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68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68

一、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打人”到“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 268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79

三、和谐世界 280

参考文献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