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宗教 349
佛教的兴盛 349
玄奘西行 349
鉴真东渡 350
会昌废佛 350
道教的鼎盛 351
景教 351
唐朝的建筑 352
宏伟的长安城 352
木构建筑的遗存 353
唐朝佛塔 353
唐朝的科技 354
数学的成就 354
大科学家僧一行 355
药王与药典 355
雕版印刷术 356
唐朝的文学和史学 356
诗歌的黄金时代 357
诗仙与诗圣 357
新乐府运动 358
古文运动 358
传奇的兴起 359
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 360
历史地理专著的出现 360
唐朝的艺术 361
书法艺术的巅峰 361
绘画的发展 362
雕塑艺术 362
唐三彩 363
音乐和舞蹈 364
唐朝的结束 364
王仙芝起义 365
黄巢大起义 365
藩镇之争 366
唐朝的灭亡 366
五代十国 367
五代更迭 368
朱温建立后梁 368
后唐的兴亡 369
割地图存的后晋 369
短命的后汉 370
后周政权的兴起 370
十国纷立 372
吴与南唐的更替 373
吴越建国 373
前蜀与后蜀 374
楚据守湖南 374
闽据守福建 375
南平的小国外交 375
南汉的暴虐统治 376
北汉的苛政 376
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 377
中原农业 377
南方的圩田 378
发达的手工业 378
经济重心的南移 379
五代十国的文化艺术 379
词的诞生 380
乱世修史 380
绘画艺术 381
五代十国的结束 382
高平之战 382
周世宗的统一战争 383
陈桥兵变 384
北宋 385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386
北宋建国 386
巩固政权 386
北宋的统一 387
北宋与辽的和战 388
高梁河战役 388
杨业抗辽 389
雍熙北伐 389
澶州之战 390
澶渊之盟 391
宋金海上之盟 391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392
三川口之战 392
好水川之战 393
定川砦之战 393
庆历和议 394
永乐城之战 394
兰州之战 395
北宋的官制与法律 396
削弱相权 396
削减地方权力 396
科举与恩荫 397
《宋刑统》的制定 397
北宋的经济政策 398
“制其钱谷” 398
“不抑兼并” 399
“计相”掌管财政 400
北宋的军事 401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401
“兵无常将,将无常师” 401
北宋中期的治乱 402
统治危机的出现 402
庆历新政 403
王安石变法 404
变法的推行 404
元祐更化 405
北宋的党争 406
守旧派的内争 406
“哲宗绍述” 407
北宋农民起义 407
宋徽宗的乱政 408
方腊起义 408
宋江起义 409
北宋的农业 409
耕种技术的进步 410
水利工程的兴修 410
作物的推广与种植 411
北宋的手工业 412
兴盛的纺织业 412
精美的宋瓷 413
印刷和造纸 413
矿冶业规模扩大 414
领先世界的造船业 415
北宋的商业贸易 415
城市经济的繁荣 416
纸币的出现 416
商税和专卖 417
海上交通线 417
最早的海关机构 418
北宋的科举与教育 418
科举制的完善 419
太学的兴起 419
宋初四大书院 419
北宋的民族关系 420
侬智高反宋 420
大理入贡 421
与吐蕃的关系 421
北宋的哲学与宗教 422
理学的产生 422
佛教的兴盛 423
道教的发展 424
北宋的文学 424
北宋的古文运动 425
宋诗的成就 425
文坛领袖欧阳修 426
宋词的兴起 426
柳永的柔婉词 427
苏轼的豪放词 428
北宋的艺术 429
画坛的繁荣 429
书法“宋四家” 430
晋祠圣母殿 431
开封铁塔 431
戏剧的雏形 432
北宋的科技 432
中医药学的发展 433
沈括与《梦溪笔谈》 433
活字印刷术 434
指南针的应用 435
第一座“天文钟” 436
北宋的史学及其他 436
新旧五代史 437
《新唐书》的编撰 437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38
金石学的诞生 438
四大类书 439
《太平广记》 440
北宋的灭亡 440
宋徽宗内禅 440
东京保卫战 441
靖康之变 442
南宋 443
宋廷南迁 444
南宋偏安 444
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 445
宗泽抗金 445
高宗渡海南逃 446
岳飞抗金 446
黄天荡大捷 447
建康之战 447
顺昌大捷 448
郾城大捷 448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449
绍兴和议 449
南宋中期与金的和战 450
采石之战 450
孝宗中兴 451
张浚北伐 451
隆兴和议 452
开禧北伐 452
嘉定和议 453
南宋后期的抗蒙斗争 454
南宋联蒙灭金 454
江陵之战 455
钓鱼城之战 455
贾似道与“鄂州大捷” 456
襄樊陷落 457
南宋的苛政与农民起义 457
兼并土地的狂潮 458
南宋的苛捐杂税 458
奸相频出 459
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 459
农业的大发展 460
瓷窑的发展 460
精美的纺织品 461
发达的造纸业 462
印刷业的兴盛 462
高超的造船技术 463
南宋的城市、商业与贸易 463
城市、墟市和榷场 464
临安的繁华 464
行会组织的发展 465
南宋的海外贸易 465
南重北轻局面的形成 466
南宋理学和宗教 466
大儒朱熹 466
书院的复兴 467
陆九渊的心学 467
反理学思想 468
三教合一的思潮 468
南宋的文学和史学 469
爱国诗人陆游 469
南宋女词人 470
辛弃疾的豪放词 470
“词中之圣”姜夔 471
文天祥的《正气歌》 471
郑樵与《通志》 472
洪迈与《容斋随笔》 472
南宋艺术 473
南宋四大家 473
佛教建筑的成熟 474
宝顶山造像完成 475
南戏的流行 475
南宋的科技 476
杨辉的数学成就 476
宋慈与《洗冤集录》 476
地图学家黄裳 477
造桥技术的新高度 478
南宋灭亡 478
临安失陷 478
南宋的灭亡 479
文天祥就义 480
辽朝 481
契丹的崛起 482
古八部契丹 482
阿保机建国 482
燕云十六州之割 483
辽朝走向鼎盛 484
横渡之约 484
耶律察割政变 484
穆宗、景宗的统治 485
圣宗朝的兴盛 485
辽朝的对外征战 486
契丹灭后晋 486
辽周之战 487
辽与北宋对峙 487
辽征西夏 488
辽朝的衰败 488
钦哀后专权 489
穷兵黩武的兴宗 489
重元之乱 490
耶律乙辛专权 490
辽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491
胡汉分治 491
汉人、契丹异法 492
辽朝的兵制 492
辽朝的畜牧业 493
辽朝的农业 493
契丹文字 494
雕印《契丹藏》 494
刊刻石经 495
“辽实录”的编修 495
辽朝文学 496
辽朝绘画 496
蓟县独乐寺 497
华严寺 498
辽朝的结束 498
高永昌反辽 499
辽朝的灭亡 499
耶律大石建西辽 500
西夏 501
西夏崛起 502
党项族的发展 502
李氏政权的巩固 503
元昊称帝 503
西夏与宋辽金的对峙 504
西夏附辽 504
西夏附金 505
宋夏的和战 505
西夏的各项制度 506
元昊改制 506
西夏的官制 507
西夏的兵制 507
西夏的法律 508
西夏的经济 508
西夏的农牧业 509
西夏的手工业 509
西夏的商业贸易 510
西夏的灭亡 510
夏金交恶 511
西夏附蒙攻金 511
西夏灭亡 512
金朝 513
金朝的建立与扩张 514
女真族的兴起 514
涞流河誓师反辽 515
阿骨打建金 515
金灭辽之战 516
金灭北宋 516
金与南宋对峙 517
金朝的盛衰 518
天眷新制 518
海陵王政变 519
海陵王迁都 520
“小尧舜”金世宗 520
金章宗的文治 521
各族人民的抗金斗争 522
金朝的各项制度 522
女真文字 523
金朝的官制 523
金朝的兵制 524
金朝的法律 524
金朝的经济与文化 525
金朝的农业 525
金朝的手工业 526
金朝的商业 527
金朝的文化 527
金朝的灭亡 528
大昌原之战 529
三峰山之战 529
金朝灭亡 530
元朝 531
蒙古西征与统一中国 532
蒙古族的兴起 532
成吉思汗统一大草原 533
成吉思汗西征 533
拔都西征 534
旭烈兀西征 534
统一中国 535
忽必烈建元 536
元世祖忽必烈 537
平定诸王叛乱 537
效行汉法 538
元朝中后期的治乱 539
英宗新政 539
南坡之变 539
伯颜乱政 540
至正新政 540
元末农民大起义 541
起义的导火索 541
红巾军起义爆发 542
红巾军北伐 543
北伐失败 544
方国珍、张士诚起义 545
元朝的各项制度 546
中央机构 547
行省制的确立 547
军屯与军户 548
民族压迫政策 548
元朝的兵制 549
奴隶制的残余 550
元朝的农业和手工业 550
官田与私田 551
农业的发展 551
黄道婆革新纺棉技术 552
精美的丝织品 552
瓷器业 553
元朝的商业与交通 554
驿站和急递铺 554
河运的发展 556
海运航线的开辟 556
海外贸易的兴盛 557
繁荣的城市 557
元朝的民族关系和外交 558
西藏地区的经营 559
云南、台湾的建制 559
回族的形成 559
畏兀体蒙古文 560
元朝的外交 560
《马可·波罗游记》 561
元朝建筑与科技 562
元大都的修筑 562
元代名观永乐宫 563
王祯与《农书》 563
郭守敬与《授时历》 564
数学的成就 565
朱思本与《舆地图》 565
医药学的发展 566
元朝的宗教 567
藏传佛教的兴起 567
道教的大发展 568
其他宗教的传播 568
元朝戏剧 569
元曲的兴起 569
元曲四大家 569
元曲 570
元朝的文化艺术 572
元代官修史籍 572
蒙、藏的史诗 573
邓牧的理想国 573
绘画的新境界 574
风格多样的音乐 574
壁画与雕塑 575
崇尚复古的书法 575
元朝的灭亡 576
朱元璋崛起 576
徐达北伐灭元 577
北元建立 578
明朝 579
明太祖的统治 580
明初的释奴令 580
整顿吏治 581
空印案 581
郭桓案 582
颁布《铁榜文》 582
胡惟庸案 583
蓝玉案 583
大兴文字狱 584
洪武建制 584
废除丞相制度 585
监察与特务机关 585
颁示《大诰》 586
燕王称帝 586
明初分封诸王 587
靖难之役 587
残酷的株连制度 588
永乐盛世 589
强化专制皇权 589
成祖削藩 590
迁都北京 590
五次北征 591
郑和下西洋 591
明朝由盛转衰 592
仁宣之治 593
土木之变 593
北京保卫战 594
“南宫复辟” 595
弘治中兴 595
武宗乱政 596
宸濠叛乱 596
明中叶的宦官之祸 597
王振擅权 597
曹吉祥擅权 598
汪直擅权 598
刘瑾擅权 598
明中叶的农民起义 599
荆襄流民起义 599
刘六、杨虎起义 600
嘉靖的统治 601
大礼议之争 601
嘉靖修道 602
严嵩擅权 602
明朝的抗倭斗争 603
倭寇的兴起 603
嘉靖朝的倭患 604
戚继光平倭 604
张居正改革 605
万历朝的危机 605
张居正执政 606
实施“考成法” 606
整饬边防 607
整顿赋役 607
颁行一条鞭法 608
改革前功尽弃 609
万历以后的政局 610
东林党的崛起 610
援朝抗日 611
明末三大案 611
东林狱案 612
魏忠贤擅权 613
清洗阉党 613
末帝崇祯 614
明与后金的战争 614
女真三部 615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615
后金的建立 616
萨尔浒之战 616
辽沈之战 617
广宁之战 617
宁远之战 618
西方势力的渗入 618
葡萄牙侵入澳门 619
荷兰侵入台湾 619
西方传教士来华 620
明末的苛政 621
地主严酷的盘剥 621
矿监税使的恶行 621
“三饷加派” 622
流民的泛滥 622
明末农民大起义 623
澄县首义 623
荥阳大会 624
攻取凤阳 624
起义转入低潮 625
两大主力的形成 625
大西政权的建立 626
“均田免粮” 626
李自成占据河南 627
大顺政权的建立 627
明朝的各项制度 628
内阁制 628
地方行政制度 629
颁行《大明律》 629
明朝司法制度 630
卫所的建立 631
明朝的边疆治理 631
完备的长城防御 632
奴儿干都司 632
俺答汗受封 633
明与畏兀族的关系 633
对西藏的管理 634
改土归流 635
明朝的农业和手工业 636
高产作物的传入 636
经济作物的种植 636
“匠班银”的出现 637
纺织业的发展 638
冶铁业的新趋势 638
精美的瓷器 639
世界领先的造船业 640
明朝的商品经济 640
城市经济的繁荣 640
商业资本的活跃 641
白银的广泛使用 641
资本主义的萌芽 642
明朝的文学 642
《三国演义》 643
《水浒传》 643
《西游记》 644
《金瓶梅》 644
“三言”、“二拍” 645
明朝的文化教育 645
《永乐大典》的编纂 645
王守仁的“心学” 646
李贽的进步思想 647
史学成就 647
学校制度 647
八股取士 648
明朝的科技 649
历法的完善 649
“东方医学巨典” 650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651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652
《徐霞客游记》 653
地图绘制的进步 654
明朝的灭亡 654
李自成进京 655
吴三桂降清 655
山海关之战 656
清朝 657
清朝的建立 658
皇太极建清 658
入口之战 659
松锦之战 659
清朝入主中原 660
顺治帝入京 661
清初的安民措施 661
民族压迫政策 661
颁布垦田令 662
围剿反清势力 663
大顺、大西之败 663
南明政权覆灭 663
郑成功抗清 664
康熙帝统一全国 665
毅然撤藩 665
平定三藩之乱 666
统一台湾 666
康熙帝经营边疆 667
雅克萨之战 668
《尼布楚条约》 668
三征噶尔丹 669
西藏统治的建立 670
康熙帝的经济政策 671
停止圈地、奖励垦荒 671
“更名田” 672
治理水患 672
废除匠籍 673
雍正帝的改革 673
加强皇权的举措 673
整顿吏治 674
废除人头税 675
大规模改土归流 675
乾隆帝经营边疆 676
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676
重新统一新疆 677
土尔扈特部回归 677
击退廓尔喀入侵 678
对西藏管理的加强 678
乾隆时期的疆域 679
康乾盛世 679
农业的大发展 680
手工业的兴盛 680
商品经济的繁荣 681
乾隆朝的闭关政策 682
清初的海禁 682
闭关政策的颁行 683
闭关的严重后果 684
乾隆后期的衰败 684
土地高度集中 684
大贪官和珅 685
奢侈腐化之风 685
乾、嘉时期的人民起义 686
苗民起义 686
白莲教起义 686
天理教起义 687
清朝中前期的政治制度 688
内阁地位的变化 688
中枢机构的大变革 689
理藩院的创设 689
地方行政制度 690
颁行《大清律》 691
八旗制度的建立 691
八旗军的发展 692
绿营兵的设立 693
清朝中前期的建筑 693
“万园之园” 694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694
清朝中前期的史学 695
官修史书 695
《四库全书》 696
清朝中前期的思想学术 696
黄宗羲的思想 697
顾炎武的思想 697
王夫之的思想 698
考据学兴起 699
清朝文字狱 699
清朝中前期的文学艺术 699
曹雪芹与《红楼梦》 700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701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701
清代戏剧的成熟 702
清代的绘画 702
清朝中前期的对外交流 703
清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 703
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704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705
鸦片战争 705
禁烟运动的背景 706
虎门销烟 706
虎门之战 707
三元里大捷 707
吴淞之战 708
中英《南京条约》 708
中美《望厦条约》 709
太平天国运动 709
金田起义 710
永安建制 710
《天朝田亩制度》 711
太平军北伐 711
太平军西征 712
天京事变 712
三河大捷 71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13
英法联军侵华 714
亚罗号事件 714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714
圆明园的劫难 715
中法、中日战争 716
中法战争 716
中日甲午战争 717
《马关条约》 718
洋务运动 718
洋务运动的背景 719
洋务运动的开展 719
洋务运动的失败 720
戊戌变法 721
公车上书 721
变法的开始 721
百日维新的内容 722
变法的失败 723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 723
瓜分中国的狂潮 724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724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725
廊坊大捷 72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6
《辛丑条约》 726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728
保路运动 728
辛亥革命 728
清朝的灭亡 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