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家治等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10320211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探讨了科学的本质及其体系结构

序 1

绪论 1

第一节 科学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

一、科学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

二、科学学的历史概述及英美科学学概况 3

三、苏联等国的科学学概况 9

四、中国的科学学概况 12

第二节 科学学的定义、对象及内容 15

一、科学学的定义问题 15

二、对象和任务 16

三、科学学的内容特性 17

四、科学学与科技史及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17

五、科学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9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科学学的方法和意义 20

一、学习和研究科学学的方法 20

二、学习和研究科学学的意义 21

上篇 23

第一章 科学及其体系结构 23

第一节 科学概念及其特征 23

一、科学概念的含义及其发展 23

二、科学的基本特征 27

三、研究科学特征的重要意义 29

第二节 科学分类及其发展 30

一、科学分类及其历史演化 30

二、科学分类的客观基础及其基本原则 34

三、科学分类的发展 36

第三节 科学的体系结构 39

一、科学的总体结构 39

二、科学的门类结构 41

三、科学的学科结构 43

四、科学的微观结构 46

五、研究科学体系结构的意义 48

第二章 科学发展整体特征 51

第一节 科学的指数增长 51

一、指数增长曲线的发现 51

二、科学量的指数增长及其分析 53

三、指数增长曲线的适用条件及其分析 57

第二节 带头学科的出现与更替 61

一、带头学科及其特点 61

二、带头学科的更替过程及其分析 62

三、“当采学科”与带头学科 65

第三节 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 69

一、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现象 69

二、对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分析 76

三、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几点启示 81

第三章 科学发展的动力 83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动力结构 83

一、科学发展内在动力的系统分析 84

二、科学发展的宏观动力分析 85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心理动力 86

一、好奇心是科学创造的良好开端 87

二、自信心是科学探索的加速剂 89

三、进取心和进攻意识是科学探索的开路先锋 90

四、美的追求是科学家的自我满足 91

五、满足社会需要是科学创造的根本目标 92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94

一、实验与理论的矛盾运动 94

二、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 96

三、分化与综合的矛盾运动 97

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 100

第四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 101

一、物质生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101

二、军事与战争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 103

三、社会制度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与制约 105

四、社会意识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109

第四章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 112

第一节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12

一、社会整体科学能力 112

二、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13

三、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特点 116

第二节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组成要素与结构 118

一、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 118

二、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潜在要素 121

三、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结构 124

第三节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发展的途径 128

一、发展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意义 128

二、发展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途径 130

三、发展我国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措施 133

第五章 科学家与科学家群体 136

第一节 科学家及其素质 136

一、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科学家 136

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 140

三、科学家的素质与创造能力 146

第二节 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 150

一、科学共同体:规定性与特征 150

二、科学界的金字塔 155

三、科学家成长的社会机制 157

第三节 科学家的群体结构 160

一、科学家群体的结构特征 160

二、科学家群体的心理氛围 164

三、学派的特征与功能 168

下篇 173

第六章 科学与技术 173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73

一、技术的含义及其特征 174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76

三、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76

第二节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相互关系 180

一、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180

二、三次革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182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 189

第一节 科技作用于经济的机制 189

一、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189

二、科学通过技术转变为直接生产力 191

三、科技系统与经济系统互动机制 195

第二节 科技发展促使经济结构的变革 199

一、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 199

二、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201

三、科技发展与劳动方式的变化 206

第三节 加强科技与经济相互联系的措施 207

一、科研投资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08

二、科研成果的鉴定与推广 211

三、科技成果的商品属性与技术市场 219

第八章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2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社会地位的增长 227

一、农业社会的科技与文明 227

二、工业社会的科技与文明 229

三、信息社会的科技与文明 231

四、科技进步与社会文明的过程 233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社会结构 236

一、科技进步与三大差别的缩小 236

二、科技进步与家庭结构的演化 240

三、科技进步与认知模式的更新 243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246

一、古代的科技价值观 246

二、近代的科技价值观 248

三、现代的科技价值观 251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观 254

第九章 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257

第一节 科技管理的基本内容 257

一、科技管理的特点及类型 258

二、科技管理的基本原则 261

三、科技管理的主要职能 267

第二节 科技管理体制及其设置原则 271

一、不同的科技管理体制 271

二、科技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 278

三、科技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283

第三节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 287

一、改革的必要与可能 287

二、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290

三、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技管理队伍 293

第十章 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 295

第一节 科技政策及其基本内容 295

一、科技政策的概念及特性 295

二、科技政策的研究内容 298

三、科技政策的作用 301

第二节 制定科技政策的基本原则 302

一、科技政策与国家政策相一致的原则 302

二、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304

三、制定科技政策的层次原则 305

第三节 科技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实施条件 305

一、科技政策的制定程序 305

二、科技政策的实施条件 310

第四节 科技立法 312

一、科技立法的必要性 312

二、科技立法的内容 314

三、科技立法的作用 317

第十一章 科技发展战略与选择 321

第一节 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制定原则 321

一、科技发展战略及其主要内容 321

二、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的原则 323

三、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的程序和方法 326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不同战略分析 329

一、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329

二、日本的科技发展战略 331

三、苏联的科技发展战略 332

四、西欧各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335

五、若干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 336

第三节 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 339

一、我国建国以来科技发展与技术选择中的经验教训 339

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根据 341

三、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总方针和轮廓设想 344

结束语: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46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