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第一节 文学理论概述 1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范畴 5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文学的形象性 11
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内涵 11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特征 17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多样性 22
第三章 文学的审美性 28
第一节 文学审美的内涵 28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形态 29
第三节 文学形象高级形态的审美特性 31
第四节 文学审美与教育 35
第四章 文学的情感性 37
第一节 文学情感的内涵 37
第二节 文学情感的表现 41
第三节 文学的情理关系 43
第五章 文学是语言艺术 50
第一节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50
第二节 语言造型的基本规律 56
第三节 语言艺术的特点 63
第六章 文学创作论 69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69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 77
第三节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88
第四节 创作共性与文学类型 96
第五节 通俗文学 103
第七章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110
第一节 文学形象 110
第二节 典型形象与典型化 113
第三节 意境及其创造 118
第八章 文学的体裁 123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 123
第二节 诗歌 124
第三节 散文 126
第四节 小说 127
第五节 戏剧文学 129
第六节 影视文学 132
第九章 文学的传播 135
第一节 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 135
第二节 文学的口头传播 139
第三节 文学的书写传播 141
第四节 文学的印刷传播 143
第五节 文学的网络传播 145
第十章 文学接受 149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意义 149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主体 156
第三节 文学接受过程 167
第十一章 文学欣赏 179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与意义 179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特点与规律 184
第三节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188
第十二章 文学批评 193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 193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多样性态 19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200
第四节 文学批评家 204
第十三章 文学起源与发展 209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209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214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221
附录:作品研究赏析 227
木木 227
诗歌 230
网络文学 231
雷雨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