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宗藩关系的演进 1
第一节 1644—1702年:清朝与安南黎朝一元关系的确立 3
一、南明政权与安南黎朝、高平莫氏的关系 5
二、清朝与安南黎朝、高平莫氏的关系 9
三、广南阮氏的求封与失败 13
第二节 1702—1802年:清朝与安南黎朝、西山朝的关系 17
一、1702—1771年:清朝与安南黎朝一元关系的发展 17
二、1771—1802年:清朝与安南黎朝、西山朝的关系 20
第三节 1802—1885年:清朝与越南阮朝的关系 37
一、1802—1868年:中越宗藩关系的重新确立与发展 37
二、1869—1880年:中越宗藩关系的延续与中法越南交涉 40
三、1881—1885年:中法战争与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 48
小结 56
第二章 宗藩关系的运作 61
第一节 内容与事项 63
一、求封与册封 64
二、奉正朔与颁正朔 68
三、朝贡与回赐 70
四、告哀与谕祭 74
第二节 礼仪与规范 83
一、文书往来 84
二、朝贡与入觐 93
三、谕祭与册封 103
小结 112
第三章 朝贡贸易 115
第一节 对“朝贡贸易”及相关概念的讨论 117
一、朝贡贸易的概念 117
二、对“厚往薄来”的认识 118
第二节 贡品与赏赐的比较 122
一、安南黎朝时期 123
二、安南西山朝时期 128
三、越南阮朝时期 134
第三节 遣使与接待费用 140
一、安南(越南)遣使中国 141
二、中国遣使安南(越南) 149
第四节 使团随带贸易 154
小结 160
第四章 民间贸易 163
第一节 陆路边贸 165
一、1644—1788年的边境贸易 166
二、1789—1885年的边境贸易 170
第二节 海上贸易 178
一、1644—1788年的海上贸易 178
二、1789—1885年的海上贸易 184
小结 190
第五章 边界交涉 193
第一节 1644年前的陆路边界传统习惯线 195
第二节 大小赌咒河之争 201
一、1691—1697年:争端初起 203
二、1724—1726年:争端再起 205
三、1727—1728年:争论与划界 210
第三节 历史遗留问题与土司辖地进退引发的争端 218
一、六勐之争 218
二、那窝村之争 223
三、迁隆土司“侵占”万宁州土地事件 224
四、思陵州、凭祥州土官越界种竹事件 227
小结 232
第六章 海事与边事问题 239
第一节 海难互助 241
一、中国救助安南(越南)海难漂民 242
二、安南(越南)救助中国海难漂民 248
第二节 “海盗”问题 255
第三节 边事问题 261
一、“叛乱”事件 262
二、平定“叛乱”引发的意外事件 275
三、私越国界及相关“不法”事件 276
小结 279
第七章 入华越侨 283
一、麻氏、武氏和莫氏入华政治避难 286
二、矣长等入华政治避难 291
三、安南“难夷”的涌入 292
四、黄公缵入华政治避难 293
五、贡使仆役为图利越境入华 294
六、保乐“夷妇”入华避难 295
七、黎氏入华政治避难 296
八、农文云等入华政治避难 302
小结 304
第八章 入越华侨 307
第一节 类型与数量 310
一、主要类型 310
二、对华侨数量的初步估算 316
第二节 活动与影响 321
一、经济活动 321
二、文化活动 325
三、政治活动 327
第三节 清朝对越南华侨的政策 334
一、1644—1775年 334
二、1776—1802年 346
三、1802—1885年 349
第四节 越南的华侨政策 353
一、1644—1700年 353
二、1701—1802年 356
三、1802—1885年 363
小结 373
第九章 文化交流 377
第一节 文学艺术、典章制度的交流 380
一、文学艺术 380
二、书籍、书法作品和其他带有文化内涵的器物 394
三、文化观念 397
四、文化传承和文化、法律制度 406
第二节 科技交流 414
一、天文历法 414
二、医药学 418
三、蚕桑、陶瓷制作 421
四、造船和西方的近代技术 422
小结 427
结语 430
一、1644—1885年中越关系的回顾 430
二、1644—1885年中越关系的性质、作用 433
附录 442
中越历史纪年对照表(1600—1885) 442
参考文献 458
修订版后记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