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绪论 1
第一编 先秦—南北朝晋文学(公元前17世纪—公元6世纪) 2
第一章 远古至春秋晋文学的发轫 2
第一节 远古的神话传说 2
第二节 先民的歌唱 9
第二章 战国时期三晋记事文学的兴起 18
第一节 《晋语》 18
第二节 《琐语》与《师旷》 23
第三节 《穆天子传》 28
第三章 三晋诸子散文 35
第一节 法家及公孙龙 35
第二节 荀子 39
第三节 韩非子 44
第四节 三晋演说家 47
第四章 两汉三晋文学的失落 51
第一节 走出三晋的文学 51
第二节 走进三晋的文学 56
第五章 魏晋时期三晋文学的回归 60
第一节 卫觊 毋丘俭 杜挚 王昶 60
第二节 文学世家的形成 64
第六章 晋室南迁与北朝三晋文坛的复苏 71
第一节 南渡诸家 71
第二节 北朝三晋文坛的复苏 75
第三节 刘琨 郭璞 80
第二编 隋唐宋时期三晋文学(公元589—1297年) 88
第七章 隋唐三晋诗歌的繁荣 88
第一节 隋朝代表性诗人薛道衡 90
第二节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王绩 92
第三节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 95
第四节 唐代律诗定型化的楷模宋之问 97
第八章 盛唐著名三晋诗人 100
第一节 唐代优秀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100
第二节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王翰 104
第九章 柳河东和中唐文学 110
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人卢纶、耿?、畅当、柳中庸 110
第二节 古文运动主将柳河东 117
第三节 王涯和吕温 125
第十章 晚唐三晋文学的成就 131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唐彦谦 131
第二节 司空图和他的《诗品》 136
第三节 温庭筠的诗和词 141
第四节 薛逢、薛能和吕岩 145
第十一章 三晋唐传奇 149
第一节 传奇文学的新发展 149
第二节 《古镜记》《无双传》《上清传》《童区寄传》 151
第三节 重要的唐传奇集 156
第十二章 宋代晋文学 161
第一节 文彦博和北宋早期晋文坛 162
第二节 司马光等人的文学成就 166
第三节 伟大爱国词人赵鼎 175
第四节 金国前期的山西诗人 179
第三编 辽金元明清时期的晋文学(公元937—1840年) 182
第十三章 辽金晋文学 182
第一节 辽金晋文学概说 182
第二节 从刘汲到李汾 186
第三节 赵元 冯延登 191
第四节 遗民作家与刘祁 194
第十四章 金元文冠元好问 199
第一节 生平与文学思想 199
第二节 诗歌创作 203
第三节 词和小说 207
第十五章 元代晋诗文 213
第一节 文学基础与郝经 213
第二节 李孟 刘致 薛玄曦 218
第三节 萨都剌 222
第十六章 三晋元曲 227
第一节 概说 227
第二节 “铜豌豆”关汉卿 230
第三节 以山西为背景的《西厢记》 238
第四节 白朴与郑光祖 242
第五节 石君宝、乔吉等其他作家 246
第十七章 明代山西文学 251
第一节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251
第二节 诗文 256
第三节 戏曲与散曲 260
第十八章 清代山西文学 265
第一节 傅山等诗文作家 265
第二节 小说 270
第三节 戏曲 274
第四编 山西近代文学(公元1840—1917年) 280
第十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山西文学 280
第一节 三朝重臣祁寯藻 281
第二节 维新之先觉者徐继畬 286
第三节 张穆等人的创作和学术活动 291
第二十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山西文学 298
第一节 一代文宗董文焕 299
第二节 遗恨困书城的杨笃 309
第三节 变法义士杨深秀 316
第五编 山西现代文学的萌生与发展(公元1919—1942年) 326
第二十一章 “五四”时期山西新文学的诞生 326
第一节 文学革命运动与创作概况 326
第二节 石评梅及其创作 328
第三节 李健吾的创作 334
第二十二章 狂飙社高长虹等人的创作 340
第一节 高长虹的生平与文学活动 340
第二节 高长虹的文学创作 345
第三节 高沐鸿等人的文学创作 351
第二十三章 左联时期山西新文学的发展 354
第一节 文学运动和创作概况 354
第二节 卢梦、冈夫等的诗歌创作 360
第三节 田景福、张季纯的创作 364
第二十四章 抗战前期新文学的繁荣 368
第一节 文学运动和创作概况 368
第二节 抗战烽火中的散文、报告文学(上) 378
第三节 抗战烽火中的散文、报告文学(下) 385
第二十五章 诗歌与戏剧创作 389
第一节 “街头诗”运动和田间、公木等人的诗歌 389
第二节 艾青、何其芳、卞之琳、天蓝等的诗 394
第三节 抗战前期的戏剧 400
第二十六章 不同风格的小说创作 405
第一节 丁玲、吴奚如的小说 405
第二节 刘白羽、柳青的小说 409
第三节 力群、蒋弼等人的小说 413
第四节 贾植芳、青苗、穗青的小说 417
第六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的山西新文学(公元1942—1949年) 424
第二十七章 文学运动与创作概况 424
第一节 文学运动 424
第二节 诗歌和小说创作 425
第三节 散文和戏剧创作 429
第二十八章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432
第一节 创作活动与文学思想 432
第二节 《小二黑结婚》 436
第三节 《李有才板话》 439
第四节 《李家庄的变迁》及其他短篇小说 444
第五节 戏剧与曲艺创作 449
第二十九章 晋绥边区作家群的创作 454
第一节 马烽、西戎的短篇小说 454
第二节 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460
第三节 李束为的短篇小说 464
第四节 孙谦、胡正的创作 468
第三十章 《讲话》指引下的其他文学创作 473
第一节 田间和阮章竞的诗作 473
第二节 反映战争和根据地人民生活的小说 481
第三节 周而复、华山等的报告文学 484
第四节 穆欣和冯牧等的报告文学 488
第五节 戏剧运动与创作 490
第七编 新中国成立后的山西当代文学(公元1949—1976年) 498
第三十一章 山西社会主义文学的建立与发展 49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揭开了山西文学史的新篇章 498
第二节 第一次省文代会和社会主义文学任务 502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作家队伍和创作成就 504
第三十二章 “山药蛋”文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 508
第一节 赵树理当代时期的创作 508
第二节 第二次省文代会和“山药蛋”流派的产生 512
第三节 流派代表作品及其独特风格 515
第三十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520
第一节 马烽的创作道路 520
第二节 文学批评与理论 524
第三节 当代小说与特色 528
第四节 电影创作 532
第三十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老作家的新步伐 537
第一节 西戎的小说创作 537
第二节 束为的小说、散文创作 541
第三节 孙谦的电影、小说创作 546
第四节 胡正的小说创作 550
第五节 刘江、李古北的小说创作 554
第三十五章 诗歌 小说 散文 儿童文学 55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诗歌 559
第二节 风格各异的小说创作 565
第三节 散文和儿童文学 570
第三十六章 在坎坷中前进的山西社会主义文学 576
第一节 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文学运动 576
第二节 第三次省文代会和“四人帮”统治下的荒芜文苑 579
第八编 新时期的山西社会主义文学(公元1976——1988年) 584
第三十七章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584
第一节 第四次省文代会和文学队伍的重建 584
第二节 焦祖尧的创作与山西工业题材的勃兴 587
第三节 中年小说作家创作的新步伐 591
第四节 青年作家群的崛起 594
第三十八章 坚持方向 继承传统 繁荣创作 不断前进 601
第一节 山西文学评论工作的转机和发展 601
第二节 郑笃及老作家的文学评论 605
第三节 李国涛等中年评论家 608
第四节 多风格、多样化的诗歌创作 612
第五节 影视剧和报告文学的新发展 615
第六节 坚持方向 继承传统 勇于探索 繁荣创作 620
第九编 “晋军崛起”、“第三次创作高潮”和世纪之初多元化的山西文学(公元1989—2010年) 624
第三十九章 五代作家共同创造辉煌 624
第一节 八十年代:“晋军”崛起 625
第二节 九十年代:迎来第三次创作高潮 628
第三节 世纪之初:趋向多元化的山西文学 630
第四十章 “晋军”骨干作家 634
第一节 张平的创作:做公众的代言人 634
第二节 成一: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创作 638
第三节 周宗奇:从小说到纪实文学 642
第四节 张石山的文学路:小说——散文——影视 646
第五节 “拒绝合唱”的李锐 649
第六节 柯云路的小说:涉猎多种题材 655
第七节 韩石山:从小说创作到研究学问与撰写随笔并进 659
第八节 王东满的《大梦醒来迟》及其他 661
第九节 钟道新:靠智慧与知识写作 663
第十节 燕治国的“小城故事”及“西口”系列 667
第十一节 哲夫:关注生态与环保 670
第十二节 蒋韵的小说:为同龄人塑像 673
第十三节 赵瑜的报告文学:纪录时代要点 676
第十四节 王祥夫及其小说《上边》 681
第四十一章 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 684
第一节 吕新:一位有别于山西文学传统的作家 684
第二节 张锐锋:新散文运动的代表作家 686
第三节 葛水平:“井喷”式创作 688
第四节 晋原平:用小说纪录官场 691
第五节 李骏虎:为同龄人画像 694
第六节 王保忠:真切地表现当代农民的生活态度 698
第七节 玄武:用怀疑的理念阐释历史与现实 699
再版后记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