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传统医学与“醋”的认识与应用 1
二、外国人也喜欢用“醋”防病治病 4
三、“食醋”与自然疗法 5
四、“醋”的起源与山西老陈醋 7
五、“醋”的药用功效 9
六、“食醋”的注意事项 26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 28
第一节 外感病症 28
一、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28
二、痢疾(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等) 30
三、霍乱 33
四、霍乱转筋 34
五、疟疾 35
第二节 肺系病症 37
一、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37
二、哮喘 39
三、肺痨(肺结核) 41
第三节 脾胃病症 43
一、呕吐 43
二、反胃 45
三、呃逆 47
四、痞满(消化不良等) 48
五、胃痛 51
六、腹痛 54
七、泄泻 56
八、便秘 59
第四节 肾系病症 61
一、石淋 61
二、膏淋 63
三、气淋 64
四、血淋 65
五、癃闭(尿潴留、无尿症) 66
六、阳痿 68
七、遗精早泄 70
八、精浊(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73
第五节 心系病症 75
一、心痛(心绞痛) 75
二、不寐(失眠) 79
三、癫痫 81
四、癫狂(精神分裂症) 82
第六节 肝胆病症 84
一、黄疸(肝炎) 84
二、癖结 肝积(肝硬化) 86
三、臌胀(肝硬化腹水) 88
四、胁痛(肋间神经痛等) 90
五、眩晕(高血压) 93
六、口(颜面神经麻痹) 95
七、中风(脑卒中) 98
八、疝气(急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等) 100
第七节 气血津液病症 104
一、水肿 104
二、消渴(糖尿病) 107
三、血证(呕血、咯血、衄血、尿血等) 108
四、汗证(自汗、盗汗、黄汗等) 111
五、瘿病(甲状腺肿大等) 115
六、积聚 118
第八节 经络肢体病症 123
一、风寒湿痹(风湿性关节炎) 123
二、历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125
三、颈项强痛(颈椎病) 128
四、足底痛(跟骨骨刺、跖痛) 132
五、骨痹(腰、腿部骨质增生) 135
六、腰脚痛(坐骨神经痛) 139
七、腰痛(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等) 142
八、肩不举(肩周炎) 145
九、头痛 148
十、脚气(维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 151
十一、皮痹(硬皮病) 153
第九节 虫病 154
一、蛔虫病(包括胆道蛔虫症) 154
二、蛲虫病 157
三、寸白虫(绦虫病) 159
四、黄胖病(钩虫病) 160
五、狐惑(口、鼻、生殖器综合征) 163
第十节 岩(癌症) 165
一、肺癌 165
二、胃癌 166
三、肝癌 170
四、肠积肠覃(大肠癌) 174
五、膀胱癌 175
六、肛门癌 175
七、失荣(淋巴肉瘤) 176
八、茧唇(唇癌) 176
九、鼻咽癌 177
十、虚劳、虚耗(白血病) 178
第十一节 中毒 178
一、食物中毒 179
二、乙醇中毒(酒类中毒) 180
三、半夏、南星、砒霜中毒 181
四、误食碱性物中毒(烧碱、碳酸钠等) 181
五、轻度煤气中毒 182
第三章 中医妇产科疾病 184
第一节 月经病症 184
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等) 184
二、月经失调 187
三、闭经 191
四、崩漏(功能性子官出血等) 195
五、带下病(带症) 198
第二节 妊娠病症 200
一、妊娠恶阻(妊娠呕吐) 201
二、胎漏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202
三、子肿(妊娠水肿) 203
四、妊娠感冒 204
五、妊娠中风 204
六、妊娠肿毒 205
七、妊娠积聚 205
八、妊娠下痢 206
九、难产(产力异常、产道异常) 207
十、盘肠生(产妇直肠脱出) 208
十一、胎死不下 209
第三节 产后病症 210
一、产后血晕 210
二、胎衣不下 212
三、恶露不绝(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等) 214
四、恶露不下 215
五、产后心痛 217
六、产后腹痛(宫缩痛) 218
七、产后口噤 221
八、产后遍身疼痛 221
九、产后痉证(产后抽搐) 222
十、产后水肿 223
十一、产后痨 224
十二、产后痞闷 225
十三、产后腹胀 226
十四、产后霍乱 226
十五、产后下痢 227
十六、产后泄泻 228
十七、产后血崩 229
十八、产后腰痛 230
十九、产后头痛 230
二十、产后血瘕 232
二十一、产后盗汗 233
二十二、产后呕逆不食 233
二十三、产后虚烦 234
二十四、产后虚羸 234
二十五、产后房劳 236
二十六、产后淋 236
第四节 乳房病 237
一、产后乳无汁(产后缺乳) 237
二、乳头破碎(乳头皲裂) 238
三、妬乳(乳房胀硬掣痛) 238
四、吹乳 239
五、乳痈(急性乳腺炎) 240
六、乳发 243
七、乳核(乳腺纤维腺瘤) 243
八、乳癖(乳腺小叶增生等) 244
九、乳岩(乳腺癌) 246
第五节 妇科杂病 247
一、妇人癥瘕、痃癖(宫颈癌、腹部肿瘤等) 247
二、阴挺(子宫脱垂等) 252
三、阴痒(阴道炎等) 253
四、盆腔炎 254
五、不孕(原发性、继发性不孕) 255
六、冷劳 259
七、热劳 261
八、阴吹 262
九、阴冷 262
十、外阴白斑 263
十一、浑身胀痛 263
十二、验胎 263
十三、药物流产 264
十四、断产下胎 264
第四章 中医儿科疾病 265
第一节 小儿常见病 265
一、小儿咳嗽 265
二、小儿喘嗽(肺炎等) 266
三、小儿厌食 269
四、小儿疳积(营养不良) 271
五、小儿腹泻 273
六、小儿腹痛 274
七、小儿呕吐 276
八、小儿惊风 277
九、小儿痫证(癫痫) 278
十、小儿肠寄生虫病 279
十一、鹅口疮 281
十二、小儿口疮(口腔溃疡) 282
第二节 小儿时行疾病 283
一、小儿感冒 283
二、顿咳(百日咳) 285
三、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286
四、白喉 287
五、麻疹 289
六、小儿热泻 290
第三节 小儿杂病 291
一、新生儿夜啼 291
二、小儿遗尿 292
三、赤游丹(小儿丹毒) 293
四、小儿解颅(囟门不合) 294
五、鸡胸五迟五软(小儿佝偻病) 296
六、偏坠(睾丸鞘膜积液等) 297
七、小儿多涎 298
八、小儿重舌 300
九、小儿湿疹 301
十、小儿风疾疹(荨麻疹) 302
十一、小儿瘰疬 303
十二、小儿盗汗 304
十三、小儿疳痨(结核病) 304
十四、小儿脚瘃(冻疮) 305
十五、小儿闭证(昏迷) 305
十六、小儿雀目(夜盲) 306
十七、小儿呛奶 307
十八、小儿脐中出水 307
十九、小儿鼻塞不通 307
二十、小儿缺锌 308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 309
第一节 疮疡 309
一、疖(急性化脓性炎症) 309
二、外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310
三、无名肿毒 312
四、有头疽(痈) 313
五、有头疽——“发”(蜂窝组织炎等) 315
六、无头疽(化脓性骨髓炎等) 317
七、流注(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等) 318
八、瘭疽 320
九、颜面部疔疮 321
十、手足部疗疮(甲沟炎等) 322
十一、疗疮(四肢躯干等部位) 325
十二、瘰疬(颈淋巴结结核) 326
第二节 外伤科病 327
一、烧伤 327
二、蛇啮(蛇咬伤) 330
三、毒蛇咬伤后遗症 332
四、虫蜇伤 333
五、凡犬啮人(狗咬伤) 334
六、破伤风 334
第三节 骨伤科病 335
一、跌打损伤 335
二、骨折 338
三、骨折恢复及后遗症治疗 340
第四节 脉管病 342
一、恶脉、青蛇毒(血栓性浅静脉炎) 342
二、尰病(淋巴水肿) 343
第五节 内痈与急腹症 345
一、肺痈(肺脓肿) 345
二、肝痈(肝脓肿) 346
三、石痈(类似肿瘤) 347
四、肠痈(急性阑尾炎) 349
五、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 350
六、蛔厥(胆道蛔虫病) 351
七、“关格”、“肠结”等(急性肠梗阻) 353
第六节 肛肠病 354
一、内痔 354
二、外痔 357
三、肛门周围痈疽 359
四、肛瘘 360
五、脱肛 361
六、息肉痔(直肠息肉) 362
第七节 其他外科病症 364
一、臁疮(下肢慢性溃疡) 364
二、褥疮 365
三、肌肉注射部位硬结 366
四、乳疬(乳房异常发育症) 367
第六章 中医五官科疾病 369
第一节 中医眼科病症 369
一、针眼(麦粒肿) 369
二、眼弦赤烂(睑缘炎) 370
三、倒睫拳毛 371
四、内障(视物昏花) 372
第二节 中医耳科病症 374
一、百虫入耳 374
二、耳聋 375
三、聤耳(急性中耳炎) 377
四、耳郭浆液性软骨炎 378
第三节 中医鼻科病症 379
一、鼻渊(鼻窦炎) 379
二、鼻衄(鼻出血) 380
三、鼻疳疮 382
第四节 中医咽喉科病症 382
一、风热喉痹(急性咽炎、喉炎) 382
二、阴虚喉痹(慢性咽炎、喉炎) 385
三、喉痈(咽喉肿痛) 387
四、乳蛾(急、慢性扁桃体炎) 390
五、谷贼(咽喉、食道异物) 391
第五节 中医口腔科病症 393
一、口疮(口腔溃疡) 393
二、木舌(血管神经性水肿) 395
三、牙痛 396
四、齿龋(虫蛀牙痛) 398
五、牙菌(牙龈出血) 399
六、走马牙疳 400
第七章 中医皮肤科疾病 402
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 402
一、蛇缠虎带(带状疱疹) 402
二、千日疮(寻常疣) 405
三、尖锐湿疣 407
四、鼠乳(传染性软疮) 409
第二节 球菌性皮肤病 410
一、天疱疮(脓疱疮) 410
二、发际疮(毛囊炎) 412
三、丹毒 414
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 416
一、白秃疮(发癣) 416
二、脚湿气(足癣) 417
三、圆癣(体癣) 419
四、股癣 421
第四节 虫类所致的皮肤病 422
一、虫疥(疥疮) 422
二、虱瘤 424
三、射工病 424
第五节 荨麻疹类和瘙痒性皮肤病 425
一、风瘾疹(荨麻疹) 425
二、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427
三、风瘙痒(皮肤瘙痒症) 430
第六节 湿疹和皮炎 433
一、?疮(急、慢性湿疹) 433
二、水渍疮(稻田皮炎) 436
三、狐尿刺(接触性皮炎) 437
第七节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438
第八节 物理性皮肤病 439
第九节 杆菌及螺旋体等皮肤病 441
一、杨梅疮(梅毒) 441
二、疠风(麻风病) 442
第八章 中医美容科疾病 444
第一节 养发生发美容法 444
一、乌发养发 444
二、白屑风(脂溢性皮炎) 446
三、油风(斑秃) 448
四、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脂溢性脱发) 449
五、眉毛脱落 450
第二节 祛斑洁面美容法 451
一、皮肤黝黑、粗糙(增白洁面、嫩肤养颜) 451
二、黧黑斑(黄褐斑) 456
三、雀斑 459
四、粉刺(痤疮) 461
五、酒齇鼻(酒渣鼻) 464
六、唇风(慢性剥脱性唇炎) 465
第三节 洁身美体美容法 466
一、疠疡风(花斑癣) 466
二、白驳风(白癜风) 468
第四节 除瘢祛疣美容法 469
一、肉龟疮(瘢痕疙瘩) 469
二、睑黄疣 471
二、扁瘊(扁平疣) 472
第五节 嫩肤亮甲美容法 473
一、皴痛(手足皲裂) 473
二、冻疮 475
三、鹅掌风(手癣) 476
四、灰指甲(甲癣) 479
第六节 除臭辟秽美容法 481
一、狐臭(香身除臭) 481
二、口臭(香口辟秽) 483
三、屁臭(消屁祛臭) 484
第七节 减肥瘦身美容法 485
附录 488
古今中药剂量换算 488
古今“特殊”中药剂量换算 489
一、重量计算单位 489
二、容量计算单位 489
三、模糊计量单位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