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言:翻译进行文本分析的必要性 1
Ⅱ 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 4
1 理论原则 4
1.1 翻译学基础 4
1.1.1 翻译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和构成要素 4
1.1.2 发起者的角色 8
1.1.3 译者的角色 10
1.2 篇章语言学基础 11
1.2.1 文本是一种交际活动 11
1.2.2 文本接受的过程 15
1.2.3 文本类型学 16
2 源语文本分析的作用和功能 20
2.1 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1
2.1.1 忠实—自由—等值 21
2.1.2 目的与文际连贯 22
2.1.3 跨文化合作 25
2.1.4 功能与忠诚 26
2.2 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 28
2.2.1 双阶段模式 28
2.2.2 三阶段模式 29
2.2.3 循环模式 30
3 源语文本分析中的各个因素 33
3.0 总体思想 33
3.1 文外因素 35
3.1.0 基本观点 35
3.1.1 发送者 39
3.1.2 发送者意图 44
3.1.3 读者 48
3.1.4 媒介 52
3.1.5 交际地点 57
3.1.6 交际时间 59
3.1.7 交际动机 63
3.1.8 文本功能 66
3.1.9 文外因素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70
3.2 文内因素 73
3.2.0 基本概念 73
3.2.1 题材 77
3.2.2 内容 81
3.2.3 前提 87
3.2.4 文本构成 92
3.2.5 非语言成分 99
3.2.6 词汇 102
3.2.7 句型结构 108
3.2.8 超语段特征 110
3.2.9 文内因素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116
3.3 效果 120
4 该模式在翻译培训中的应用 129
4.0 总体考虑因素 129
4.1 规划翻译培训过程 135
4.1.0 基本原则 135
4.1.1 翻译课堂的文本选材 136
4.1.2 对翻译任务的难度进行分级 139
4.1.3 对译文难度进行分级 143
4.2 对翻译问题进行分类 145
4.3 测验转换能力 147
4.4 评定翻译质量 149
4.4.0 翻译批评的形式和功能 149
4.4.1 翻译批评与翻译比较 150
4.4.2 翻译批评的教学模式 151
4.4.3 界定翻译错误 154
4.4.4 评估翻译任务 155
5 文本样本 157
5.0 总体考虑因素 157
5.1 文本1:意图和功能之间的关系——Alejo Carpentier:《关于Victor Hugues的生平》 158
5.1.0 文本 158
5.1.1 文外因素分析 160
5.1.2 附笔关于VictorHugues的生平 161
5.1.3 文外因素在文本中的反映 161
5.1.4 文内因素分析 163
5.1.5 效果分析 166
5.1.6 翻译批评 166
5.1.7 结论和参考译文 184
5.2 文本2:题材、文本结构和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Miguel de Unamuno:Niebla(《雾》) 191
5.2.0 文本 191
5.2.1 文外因素分析 192
5.2.2 文本开头对理解的关键作用 193
5.2.3 对讽刺意图的一些思考 193
5.2.4 文本结构分析 195
5.2.5 翻译批评 201
5.2.6 结论和参考译文 207
5.3 文本3:文本功能与读者倾向之间的关系——旅游信息:SPEZIALITATEN 210
5.3.0 文本 210
5.3.1 文外因素分析 211
5.3.2 读者倾向的重要性 211
5.3.3 文内因素分析 212
5.3.4 翻译批评 219
5.3.5 结论 225
Ⅲ 结语 226
Ⅳ 翻译问题索引 231
Ⅴ 例子索引 233
Ⅵ 参考文献 235
术语表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