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探索 3
绪言 总体逻辑思路与理论创新点 3
回望篇 8
政治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特征 8
人本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特征 26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反思与突围 53
学科篇 68
重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意识(存目,详见第7卷) 68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四个基本特征 69
现代中国文学史重构的“三大板块” 81
史识篇 102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核心理念 102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128
现代文学史观的探索及其意义 147
价值篇 160
现代中国文学史重构的价值评估体系 160
探询现代文学研究的新与旧认知模式 188
反思现代文学研究的“左”与“右”认知结构 199
思维篇 216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主体思维的沉思(存目,详见第5卷) 216
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发散型思维(存目,详见第5卷) 217
现代文学史料索辨的收敛型思维(存目,详见第5卷) 218
评述篇 220
坚持“以人为本”文学观修史的成功尝试——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 220
创造性书写 登上一层楼——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232
建构地域文学史学及其范本——评《山东文学通史》 238
补遗篇 246
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再探索 246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通史关键在于探索其联系性与互通性 260
洞察四大文化思潮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 271
漫谈人本型现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 288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问题及其跨越——朱德发教授访谈 310
创新性与本体性——论严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两大特色 324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