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司法发展的意义 1
二、近代中国司法发展的进程 7
三、本书的主题与结构 12
第一章 传统中国的司法制度 15
第一节 形成时期的司法制度 15
一、历史沿革概说 15
二、基本特征 23
第二节 成长时期的司法制度 28
一、历史沿革概说 28
二、基本特征 32
第三节 成熟时期的司法制度 37
一、历史沿革概说 37
二、基本特征 43
第四节 挑战时期的司法制度 66
一、大致的历史图景 66
二、基本特征 68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起源 73
第一节 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环境 73
一、近代工业革命与司法文化的扩张 73
二、近代西方司法文化的挑战 77
三、晚清时代法制与司法变动轨迹 85
第二节 司法主权与领事裁判权 94
一、从朝贡制度到条约制度 94
二、司法主权的沦丧 98
三、晚清司法改革的法权利益取向 103
第三节 近代司法文明的进步 111
一、删除重法、恤刑庶狱的司法人道主义 111
二、司法与行政的有限分立 127
三、部院之争的司法理念冲突 140
四、近代司法制度的雏形 160
五、简要的小结 178
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司法革命 182
第一节 民主共和国方案与司法制度 182
一、近代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182
二、五权宪法的权力架构 185
三、三民主义政纲和革命方略的司法制度构想 189
第二节 中华民国省级军政府的约法与司法制度 192
一、省级军政府的约法与司法制度架构 193
二、省级军政府的司法改革法令 194
第三节 临时政府时期的司法制度 196
一、新型司法制度的宪法基础 197
二、司法法治精神的弘扬 199
三、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责 205
四、司法组织体系的重新构造 209
五、简要的小结 212
第四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发展 214
第一节 司法改革的历史条件 214
一、司法发展的政权基础 214
二、政法革命的推动 217
三、经济环境的影响 218
四、革命司法经验的支撑 219
第二节 司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220
一、新三民主义的司法构想 221
二、司法改革的政治化取向 223
第三节 司法改革的内容 226
一、废除旧的审检分立制度,确立新的司法审判组织架构 226
二、改革司法官制,建立法官任用与培训的新制度 230
三、改革官僚司法制度,实行司法的民主化、社会化 232
四、设立独立的司法部,管理司法行政工作 234
五、革新司法适用法规,为司法的革命化、民主化提供法律基础 235
第四节 司法改革的意义 237
一、司法革命化的历史意义 237
二、司法制度创新的历史意义 239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发展 241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司法独立原则 241
一、司法独立的理论构架 241
二、司法独立的宪法地位 248
三、兼理司法与特别司法 254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机构设置 267
一、司法行政机关 267
二、审判机关 269
三、检察机关 278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发展 280
一、刑、民事及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80
二、检察机关职权的确立与发展 308
三、律师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14
四、狱政制度 328
第四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律适用问题 341
一、大理院判例与解释例的创制 341
二、大理院判例、解释例的特征 348
三、大理院判例、解释例的性质与效力 352
四、大理院判例、解释例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上的意义 357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制度与司法实践 366
第一节 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 366
一、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 366
二、司法独立与司法党化 369
三、司法的域外观念与本土因素 375
第二节 司法的制度建设与机构设置 378
一、司法的制度建设与发展 378
二、司法的组织体系与机构设置 380
三、司法制度的基本架构 387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实践与发展 394
一、司法制度的实践逻辑 394
二、司法制度及其实践的发展 397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刑事审判制度 405
第一节 刑事审判立法 405
一、刑法典的编纂 405
二、刑事诉讼法典的编纂 409
第二节 刑事审判机构 412
一、普通法院 412
二、特种刑事法庭 414
三、军法审判机关 416
第三节 刑事审判制度 419
一、采用自由心证原则 419
二、实行审检合署制度 423
三、严格限制自诉权 424
四、公开审判与秘密审判相混合 425
第四节 刑事审判程序 426
一、普通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 426
二、特种刑事审理程序 436
第五节 简要的评价 442
一、刑事审判制度的特点 442
二、刑事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450
第八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 453
第一节 民事审判立法概述 453
一、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立法的背景 453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立法的成果 457
第二节 民事审判机构 469
一、民事审判机构的设置 470
二、审级结构的变化 472
三、审判组织的安排 475
第三节 民事审判制度 477
一、管辖制度 478
二、回避制度 482
三、证据制度 486
第四节 民事审判的程序规范 494
一、第一审程序 495
二、上诉程序 501
三、抗告程序 506
四、再审程序 507
五、几种特殊程序 509
第五节 简要的小结 517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审判制度 519
第一节 历史基础 519
一、中国古代没有行政诉讼制度 519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诉讼制度的形成背景 523
三、民国初期行政诉讼制度的论争 529
第二节 行政诉讼制度的变动 539
一、清末行政诉讼制度的发端 539
二、南京临时政府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 547
三、北洋政府行政诉讼制度的成型 549
四、南京国民政府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569
第三节 行政审判机关的变迁 588
一、平政院制度 588
二、行政法院制度 600
第四节 初步的评价 609
一、基本特点 609
二、主要进展 612
三、历史局限性 614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法律解释制度 61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法律解释、解释例与判决例 619
一、法律解释与解释例 619
二、解释例与判决例 622
第二节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主体、内容及其程序的变换 629
一、大理院时期的法律解释 630
二、最高法院时期的法律解释 641
三、司法院时期的法律解释 649
四、“大法官会议”的法律解释 655
第三节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原则 657
一、民国学者的论述 657
二、解释法定 661
三、解释适度 671
四、解释恒定 675
第四节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方法 689
一、民国学者的论述 689
二、文理解释 692
三、论理解释 695
四、类推解释 708
第五节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功能 714
一、规范性的功能 714
二、社会性的功能 724
第六节 简要的小结 742
参考文献 745
后记 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