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1
1.1制造业的概念 2
1.2制造业的分类 3
1.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3
1.3.1新中国成立之前 3
1.3.2新中国成立后 4
1.4我国制造业现状与特征 4
1.4.1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4
1.4.2我国制造业的特征 5
1.5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5.1国外研究现状 6
1.5.2国内研究现状 9
1.5.3研究述评 13
第2章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15
2.1长三角区域的界定 15
2.2制造业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 15
2.3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8
2.3.1经济增长迅速 18
2.3.2科技投入力度大 19
2.3.3“三废”排放状况好转 19
2.4新形势下长三角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
2.4.1长三角区域内部制造业发展不平衡 20
2.4.2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层次依然较低 21
2.4.3长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现象 21
2.4.4长三角制造业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21
2.4.5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高 22
2.5长三角新型制造业发展评价 22
2.5.1新型制造业的概念 22
2.5.2新型制造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23
2.5.3评价方法选择 26
2.5.4长三角新型制造业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27
第3章 传统产业升级理论与制造业高级化理论 35
3.1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理论 35
3.1.1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35
3.1.2产业升级理论 37
3.2全球价值链理论与产业升级 39
3.2.1全球价值链理论 40
3.2.2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 43
3.3资源环境经济理论 46
3.3.1古典资源环境经济理论 46
3.3.2新古典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47
3.3.3增长极限理论 48
3.3.4可持续发展理论 49
3.4新型工业化理论 51
3.4.1新型工业化的背景 51
3.4.2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51
3.5制造业高级化理论 52
第4章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57
4.1问题的提出 57
4.2指标体系的功能及设立原则 58
4.2.1指标体系功能 58
4.2.2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58
4.3制造业高级化指数 58
4.3.1制造业结构优度模型 60
4.3.2制造业价值链高度综合指数 62
4.3.3制造业高级化指数的构建 64
4.3.4制造业高级化指数指标的权重 64
4.4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测度 65
4.4.1制造业结构优度测度 65
4.4.2长三角制造业价值链高度测度 70
4.4.3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测度 73
4.5制造业高级化对制造业效益水平的影响 75
第5章 制造业高级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80
5.1问题的提出 80
5.2理论分析与描述性统计 81
5.2.1国际贸易 81
5.2.2人力资源素质 86
5.2.3经济增长 90
5.2.4制度政策 93
5.2.5其他因素 94
5.3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95
5.4实证结果与分析 96
第6章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节能效应研究 102
6.1问题的提出 102
6.2长三角能源消费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103
6.2.1能源消费总量高速增长 103
6.2.2能源消费结构趋于优化 104
6.2.3能源效率逐渐提高 105
6.3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108
6.3.1产业结构变动 108
6.3.2技术进步 112
6.3.3外商直接投资 113
6.3.4经济发展水平 115
6.4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117
6.4.1工业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回归模型、变量及数据选取 117
6.4.2回归结果与分析 120
6.4.3对我国能源消费的预测 122
6.5制造业高级化影响长三角地区能源强度的实证分析 123
6.5.1模型、变量及数据选取 123
6.5.2回归结果与分析 124
第7章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环保效应分析 132
7.1问题的提出 132
7.2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的描述性统计 132
7.2.1江浙沪环境质量状况 132
7.2.2长三角污染物排放状况 136
7.3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141
7.3.1经济增长规模 141
7.3.2产业结构 142
7.3.3技术进步 143
7.3.4制度因素 144
7.3.5其他因素 144
7.4制造业高级化对长三角地区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145
7.4.1模型、变量及数据选取 146
7.4.2回归结果与分析 148
第8章 促进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政策建议 157
8.1技术研发激励机制创新 157
8.2高端人才价值链挖掘机制创新 158
8.3技术工人职业化培训机制创新 159
8.4品牌战略扶持机制创新 160
8.5融资政策创新 160
8.6产业政策创新 160
第9章 回顾与展望 162
9.1主要内容回顾 162
9.2研究展望 164
参考文献 166
后记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