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新疆和田地区与哈巴河县案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万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5888111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从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和民族宗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关于新疆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导论 3

第1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意义 6

1.2.1 新疆地区反贫困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新疆的稳定 6

1.2.2 解决新疆地区的贫困问题是确保新疆稳定的基础 7

第2章 贫困理论研究概述 9

2.1 贫困的内涵及类型 9

2.1.1 贫困的内涵 9

2.1.2 贫困的类型 13

2.1.3 衡量贫困的标准 15

2.2 生态贫困 18

2.2.1 生态贫困的内涵 18

2.2.2 本书“生态贫困”的内涵 19

2.2.3 新时期反贫困的新内涵 19

上编 新疆和田地区生态贫困问题案例研究 25

第3章 新疆和田地区概况 25

3.1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25

3.1.1 地理位置 25

3.1.2 气候特征 25

3.2 自然资源状况 27

3.2.1 土地资源 27

3.2.2 水资源 28

3.2.3 矿产资源 28

3.2.4 光热资源 29

3.2.5 野生动植物资源 29

3.3 经济发展概况 29

3.3.1 农林牧渔业发展概况 30

3.3.2 工业和建筑业发展概况 30

3.3.3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1

3.3.4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31

3.4 社会发展概况 32

3.4.1 历史沿革与文化传统 32

3.4.2 行政区划和人口 33

3.4.3 教育状况 34

3.4.4 医疗卫生和社会保健情况 34

3.4.5 科技发展情况 34

3.5 和田地区贫困现状 35

3.5.1 贫困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35

3.5.2 收入和支出情况 35

第4章 新疆和田地区扶贫历程及效应分析 40

4.1 扶贫历程考察 40

4.1.1 国家和自治区的扶贫政策 40

4.1.2 和田地区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43

4.2 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46

4.2.1 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46

4.2.2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46

4.2.3 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47

4.2.4 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 47

4.2.5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47

4.2.6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48

4.3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48

4.3.1 扶贫开发运行机制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 48

4.3.2 扶贫资金中途损失、损耗和延误 49

第5章 新疆和田地区“生态贫困”的机理研究 53

5.1 客观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制约 54

5.1.1 资源数量 54

5.1.2 资源质量 56

5.1.3 经济地理 59

5.2 主观因素——人文社会环境制约 60

5.2.1 人口增长迅速 60

5.2.2 劳动者素质较低 62

5.3 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 66

5.3.1 历史回顾 66

5.3.2 内外因共同作用 陷入恶性循环 68

5.4 构成生态贫困机理的关键因素 70

5.4.1 三大因素 70

5.4.2 三因素的相互作用 71

第6章 和田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74

6.1 生态反贫困战略 74

6.1.1 实施生态反贫困战略的必要性 74

6.1.2 生态反贫困战略的内涵 75

6.1.3 生态反贫困战略的发展模式选择 75

6.2 和田地区的生态重建模式 76

6.2.1 “生态移民+劳务输出+环境教育”的控制环境退化模式 76

6.2.2 “生物+工程+科技”的保护性重建模式 90

6.3 和田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93

6.3.1 和田地区生态经济区划分 93

6.3.2 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95

6.3.3 绿洲平原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96

6.3.4 北部荒漠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98

第7章 发展和田地区生态经济,缓解贫困的对策建议 100

7.1 转变观念 坚定信念 100

7.2 加强政府责任,以生态移民为突破,控制生态环境退化 101

7.3 依靠科学技术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103

7.4 加快和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105

7.5 规范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程序 107

7.6 加强教育科技事业,保障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 108

7.7 转变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发展参与式基层扶贫发展模式 109

7.8 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110

下编 新疆哈巴河县反贫困与社会协调研究 113

第8章 哈巴河县社会经济发展简介 113

8.1 哈巴河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简介 113

8.1.1 自然资源 113

8.1.2 经济资源 119

8.1.3 社会资源 126

8.2 农十师185团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9

8.2.1 185团成立的历史背景 129

8.2.2 185团社会经济发展简况 130

第9章 新疆哈巴河县边境形势的历史考察 135

9.1 新疆边境形势的历史回顾 135

9.1.1 不同时期的边境形势 135

9.1.2 边境问题的经验教训 138

9.2 新疆边境形势的新发展 139

9.2.1 边境安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39

9.2.2 边境安全的新动向 141

9.2.3 新时期边境安全的新要求 142

第10章 哈巴河县贫困现状及形成机理 145

10.1 哈巴河县贫困现状 145

10.1.1 财政入不敷出 145

10.1.2 农牧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146

10.1.3 人均负担重 146

10.1.4 生态环境负荷重 147

10.1.5 基础设施薄弱 147

10.1.6 人才缺乏 147

10.2 哈巴河县贫困形成机理分析 148

10.2.1 自然条件制约 149

10.2.2 社会、文化、观念因素 151

10.2.3 历史因素 155

第11章 哈巴河县扶贫效应分析 156

11.1 哈巴河县扶贫政策及扶贫效果 156

11.1.1 哈巴河县扶贫政策 156

11.1.2 哈巴河县扶贫效果 157

11.2 哈巴河县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61

11.2.1 扶贫资金使用中偏离和渗漏现象严重 161

11.2.2 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 163

11.2.3 反贫困开发模式缺乏灵活性 163

11.2.4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165

第12章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协调分析 167

12.1 185团特点及使命 167

12.1.1 185团区位特点 167

12.1.2 185团使命特点 168

12.1.3 兵团的特殊制度 169

12.2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协调系统创新 171

12.2.1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不协调的表现 171

12.2.2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协调系统创新 174

第13章 哈巴河县反贫困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179

13.1 哈巴河县反贫困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选择 179

13.1.1 战略目标 179

13.1.2 战略选择 181

13.2 哈巴河县反贫困对策建议 182

13.2.1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82

13.2.2 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84

13.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186

13.2.4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188

13.2.5 以口岸为依托做强做大自由贸易区 193

附录Ⅰ:和田地图 196

附录Ⅱ:哈巴河县地图 197

参考文献 198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