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晚周诸子总论 3
晚周诸子的学术阶梯 3
晚周诸子的三种逻辑思维 9
《汉志·诸子略》“考镜源流”义例申论 21
论“轴心时代”——兼论“诸子出于王官”命题 59
孙德谦及其诸子学 108
江瑔及其《经学讲义》与《读子卮言》 119
第二编 儒道法通论 135
论三家之要指 135
论孔孟荀韩“仁”“义”“礼”“法”思想之承接 149
儒道天人坐标体系 174
“道生法”解 184
孟庄逻辑论辩之比较 202
朱子所论《易传》“一二四”与《老子》“一二三”问题 212
第三编 儒家专论 233
先秦典籍中“仁”字本义试解 233
“事求可,功求成”——儒家实践的基本精神 244
圣迹:孔子的一生 253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 259
孟子情感四阶段说 274
孟子缘何不尊王 287
第四编 道家专论 295
道德说 295
《老子·道经·一章》“玄之又玄”解 320
《老子·道经·二章》“有无相生”解 356
论老子之学术归止 374
“与时俱和”——严遵《老子指归》论 393
庄子哲学的本体论 404
庄子的人文思想 416
庄子的“宇宙”定义 427
庄子哲学的内在矛盾——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 436
“知之濠上”五解 451
论老庄之异同 456
褚伯秀生平事迹与《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之版本 467
后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