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
2006年 1
统战工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1
突出了社会的分量——“十一五”的第一特色 14
社会实践:能动与结构的中介——吉登斯结构化理论阐释 17
从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治理理论——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化 31
再造社会管理流程 45
村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48
抓紧解决黑社会的问题 54
解决“三农”问题:“三农”加“一农” 56
和谐社会的辩证法 59
如何变歧视为重视? 65
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境界” 67
西方非政府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 69
交响乐与和谐社会 80
发展观的世界见证 82
和谐视野中的社会管理 84
合作主义模式下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92
和谐社会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吗? 100
2007年 103
社区:城市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103
社会管理关乎服务能力 106
要为社会发展鸣锣开道 108
和谐理念下的城市社会生态建设 111
担当起社会的重任 120
为社会和谐鼓与呼 123
社会建设重心应放在弱势群体 126
民间组织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析评 128
在创新中建设和谐社会 142
上海市社会发展事业的一条思路 144
着力在“社会建设”上解放思想 152
为了孩子的权利 155
以切实改善民生为重点 158
究竟以什么为本 160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 162
国外“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政策导向 170
2008年 184
创新:和谐社会活力所在——浅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184
成立社会工委: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之举 18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安全之本 190
土地的生态价值与制度安排——论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处 195
解决青年就业要“两手抓” 205
社区文化为大众打造“精神家园” 209
谈谈我眼中的综合治理 215
民生论 220
社会管理是全社会的事 241
关于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思考 244
2009年 250
夕阳无限好 250
发展社会组织与“三点成面” 252
社会史视阈下社会事实的特性——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一个补充 255
论社会矛盾 262
危机的二重性 280
第三次分配与慈善 282
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 284
在迎世博中提升社会组织与动员 286
从60年前的“劳资两利”说起 288
以社会促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290
经济啊!到应该等一等社会的时候了 293
爬“猴子路”悟出的“社会发展三原则” 295
如何加强社会建设 297
业主委员会建设若干问题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302
2010年 306
气候无情人有情 306
社会热点就是社会学的聚焦点 311
跳出经济看分配 313
公平共享共生理念下的城市宜居与生活美好 316
着力提高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水平 319
深圳社会组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323
从住房改革入手改进社会政策 325
中国是否已进入通胀时期 328
考量GDP除了人均地均还要看“天均” 329
处理好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关系 331
遗产继承问题是个大熔炉 333
2011年 335
用社会改革的理念引领社会建设 335
住房改革与社会改革 340
完善预防犯罪的机制 342
用心提炼“群众工作学” 346
用社会组织推动公共外交 349
社会组织能否来一点“去行政化” 350
重温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 354
“社会管理创新”的创新 357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364
2012年 367
行动者决定社会发展的未来 367
一定要把社会风气搞好 370
“虚”“实”社会矛盾冲突之解 376
2013年 378
声声警钟呼唤社会改革 378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