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与网络互联》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晓东,张选波等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40292404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网络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介绍了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技术,涉及园区网、接入网、骨干网的构建和网络通信与互联的主流技术。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园区网络技术、网络接入技术、骨干网技术、网络间互联、融合通信和物联网通信。本书在相应章节设计了来自实践的实训题,以提高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网络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网络设计与构建中的技术参考用书。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1

1.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1信息、数据与信号 1

1.1.2通信系统与数据通信系统 4

1.1.3数据通信的主要特点 5

1.1.4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5

1.2信道与传输媒体 6

1.2.1信道 6

1.2.2有线传输媒体及其特性 7

1.2.3无线传输媒体及其特性 9

1.2.4传输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9

1.3数据传输方式 10

1.3.1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10

1.3.2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11

1.3.3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11

1.3.4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12

1.4数据编码技术 12

1.4.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12

1.4.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4

1.4.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6

1.4.4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17

1.5数据同步技术 17

1.5.1同步的基本概念 17

1.5.2载波同步 18

1.5.3位同步 18

1.5.4群同步 18

1.5.5网同步 19

1.6多路复用技术 19

1.6.1信道共享技术的原理 19

1.6.2信道共享技术的分类 20

1.6.3时分复用 20

1.6.4频分复用 22

1.6.5波分复用 23

1.6.6码分复用 24

1.7差错处理技术 26

1.7.1差错控制技术 26

1.7.2检错码 27

1.7.3纠错码 28

小结 29

习题 29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 30

2.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0

2.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0

2.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31

2.1.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33

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4

2.2.1按照覆盖范围分类 34

2.2.2按照通信传输技术分类 35

2.2.3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35

2.2.4其他分类方式 37

2.3网络系统层次结构 38

2.3.1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38

2.3.2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 39

2.3.3 OSI参考模型 40

2.3.4 TCP/IP模型 47

2.3.5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比较 49

2.4接入网/骨干网体系结构 50

2.4.1局域网 50

2.4.2城域网 53

2.4.3广域网 54

2.5网络互联技术基础 56

2.5.1网络互联的概念与互联设备 56

2.5.2网络互联的目标与要求 59

2.5.3网络互联的种类与方式 60

小结 60

习题 60

第3章 园区网技术 62

3.1中继技术 62

3.1.1有线中继技术 62

3.1.2无线中继技术 63

3.2交换技术 64

3.2.1第2层交换技术 64

3.2.2第3层交换技术 68

3.2.3虚拟局域网 69

3.2.4交换网络的性能优化 75

3.3路由技术 86

3.3.1路由协议概述 86

3.3.2内部网关协议 90

3.3.3外部网关协议 102

3.4园区多层交换网络 126

3.4.1接入层 126

3.4.2汇聚层 127

3.4.3核心层 128

小结 128

习题 129

实训题 129

第4章 网络接入技术 132

4.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32

4.1.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132

4.1.2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34

4.1.3接入网的分层模型 136

4.1.4接入网的分类 137

4.2接入网支持的业务 137

4.3接入网的接口 139

4.3.1业务节点接口 140

4.3.2用户网络接口 141

4.3.3电信管理网接口 142

4.3.4 V5接口 143

4.4接入网的标准 146

4.4.1电信接入网总体标准——G.902 146

4.4.2 IP接入网总体标准——Y.1231 147

4.5用户接入管理体系 150

4.5.1接入管理功能 150

4.5.2接入管理的发展 151

4.5.3接入管理体系结构 152

4.5.4接入管理协议 153

4.6电缆网接入技术 153

4.6.1铜缆接入技术 155

4.6.2 DDN专线接入技术 157

4.6.3 xDSL接入技术 158

4.6.4 CATV和HFC接入技术 162

4.7光接入网技术 163

4.7.1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65

4.7.2 ATM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66

4.7.3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67

4.7.4有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69

4.8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170

4.8.1 GSM/GPRS技术 171

4.8.2 CDMA2000 173

4.8.3 WCDMA 175

4.8.4 TD-CDMA 176

4.8.5 LTE 177

4.8.6 4G 178

4.9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180

4.9.1无线局域网 180

4.9.2超宽带 182

4.9.3 WiMAX 183

4.10卫星接入技术 185

小结 186

习题 187

实训题 187

第5章 骨干网技术 190

5.1广域网技术基础 190

5.1.1广域网概述 190

5.1.2广域网设备与组件 191

5.1.3广域网标准 193

5.1.4物理层标准 193

5.1.5数据链路层标准 194

5.1.6广域网封装 195

5.2广域网技术 196

5.2.1 PSTN模拟拨号 196

5.2.2 ISDN 197

5.2.3租用线路 198

5.2.4 X.25 198

5.2.5帧中继 199

5.2.6 ATM 199

5.2.7数字用户线路 200

5.2.8电缆调制解调器 201

5.3城域网技术基础 202

5.3.1城域网的结构 202

5.3.2城域网关键技术 202

5.4城域网接口技术 204

5.4.1 PoS技术 204

5.4.2以太网接口技术 207

5.4.3 10吉比特以太网接口技术 208

5.4.4 10吉比特以太网的应用定位 212

5.4.5 10吉比特以太网以上接口技术 212

5.4.6高速以太网络与光传送网络间的关系 214

5.4.7部署案例 215

5.5城域光纤网络技术 219

5.5.1波分复用技术 219

5.5.2 SONET/SDH技术 223

5.5.3 MSTP技术 229

5.5.4 RPR技术 229

5.5.5 PBT技术 233

5.5.6 REP技术 234

小结 240

习题 241

实训题 241

第6章 网络间互联 243

6.1城域网间互联 243

6.1.1 IP城域网概述 243

6.1.2 IP城域网拓扑结构设计 244

6.1.3路由协议设计 248

6.2互联网间互联 252

6.2.1虚拟专用网技术概述 253

6.2.2虚拟专用网类型 255

6.2.3虚拟专用网相关技术 258

6.3运营商服务 268

6.3.1多协议标签交换 269

6.3.2 MPLS VPN 275

6.3.3 MPIS VPN拓扑结构 280

小结 288

习题 288

实训题 288

第7章 融合通信 290

7.1 IPv6互联 290

7.1.1 IPv6路由选择 290

7.1.2 IPv6动态路由协议 291

7.1.3 IPv4/IPv6过渡技术 294

7.2服务质量设计 303

7.2.1服务质量技术概述 304

7.2.2服务质量服务模型 308

7.2.3服务质量技术基础 312

7.3 IP组播功能实现和设计 316

7.3.1 IP组播体系结构 318

7.3.2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323

7.3.3组播路由 328

7.4三网融合 336

7.4.1三网的特点 336

7.4.2三网融合技术 337

7.4.3三网融合的先导技术 338

小结 342

习题 342

实训题 342

第8章 物联网通信 344

8.1物联网现状与发展 344

8.1.1物联网技术基础 344

8.1.2物联网应用发展 348

8.2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350

8.3物联网实现形态 353

8.3.1 RFID 353

8.3.2无线传感器网络 360

8.3.3 M2M 366

8.4应用案例 368

小结 373

习题 373

参考文献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