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治效应——教育成功来自有效沟通 1
(一)乔治效应启示 1
(二)开辟多种渠道,让沟通因人而异 3
(三)讲究沟通艺术,提升沟通质量 7
2南风效应——关爱教育胜于冷酷批评 11
(一)南风效应启示 11
(二)用关爱代替批评 12
(三)改变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南风效应 15
3 自己人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0
(一)自己人效应启示 20
(二)拉近心理距离,促使后进生积极转化 21
(三)利用自己人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4
4 甘地夫人效应——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28
(一)甘地夫人效应启示 28
(二)将计就计,让学生尝试挫折的“苦果” 31
(三)科学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32
5 詹森效应——面对成败,要有一颗平常心 37
(一)詹森效应启示 37
(二)不盲目攀比,不妄自菲薄 38
(三)培养学生的平常心,让学生成为心灵健全的人 40
6破窗效应——防微杜渐,及时修补各种“破窗” 45
(一)破窗效应启示 45
(二)预防破窗效应,修补心灵漏洞 47
(三)预防破窗效应,让学生健康成长 50
7鲶鱼效应——有效刺激,把群体激活 53
(一)鲶鱼效应启示 53
(二)运用鲶鱼效应,促进“散兵游勇”上进 55
(三)运用鲶鱼效应,提高教育水平 58
8自然惩罚效应——让学生自己认识、改正错误 61
(一)自然惩罚效应启示 61
(二)运用自然惩罚效应,让学生自觉认识、改正错误 64
(三)运用自然惩罚效应,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66
9摩西奶奶效应——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69
(一)摩西奶奶效应启示 69
(二)创建平台,激发学生潜力 71
(三)信任,是激发学生潜力的前提 74
10食盐效应——教育要把握好尺度 78
(一)食盐效应启示 78
(二)沟通要适度,让学生正视自己 80
(三)适度教育,避免物极必反 82
11泡菜效应——创造适宜学生成长的环境 87
(一)泡菜效应启示 87
(二)加强班级建设,用文明的环境教育人 88
(三)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全面发展 91
12情绪效应——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 95
(一)情绪效应启示 95
(二)用微笑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 96
(三)控制不良情绪,给学生一点笑容 102
13鱼缸效应——给学生充足的成长空间 104
(一)鱼缸效应启示 104
(二)放手,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105
(三)少些管教,让学生自己长大 110
14梦想效应——尊重每个孩子的梦想 113
(一)梦想效应启示 113
(二)给学生自信,让他们离梦想更近 115
(三)珍惜学生的梦想,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121
15淬火效应——热问题,冷处理 124
(一)淬火效应启示 124
(二)冷一冷,留出时间促使学生自我反省 125
(三)把握好冷处理尺度,让教育无声胜有声 129
16霍桑效应——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关注 134
(一)霍桑效应启示 134
(二)竖起大拇指,告诉学生“你能行” 137
(三)鼓励,让学生扬起成功的风帆 141
17刺猬效应——把握好师生间的距离 144
(一)刺猬效应启示 144
(二)严爱有度,促进师生和谐相处 147
(三)把握距离,宽严并举 151
18成败效应——为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 154
(一)成败效应启示 154
(二)制订合理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55
(三)埋下希望的种子,让学生萌发向上的动力 160
19软化效应——用情感激发学生 163
(一)软化效应启示 163
(二)找准切入口,用师爱软化学生 164
(三)创造良好环境,用爱浇开仙人掌花 170
20瓦拉赫效应——扬长避短,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173
(一)瓦拉赫效应启示 173
(二)抓特长,促发展 175
(三)树立多元人才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179
21比马龙效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进步 182
(一)比马龙效应启示 182
(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85
(三)注重评价有效性,激励学生上进 188
22磁化效应——创设最适合学生成长的磁场 190
(一)磁化效应启示 190
(二)巧用磁化效应,让学生健康成长 192
(三)强化磁化效应,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195
23增减效应——减少指责,把赞美送给学生 199
(一)增减效应启示 199
(二)让赞美成为振奋剂 200
(三)真诚赞美,为学生增加动力 202
24禁果效应——不给学生心灵设防 208
(一)禁果效应启示 208
(二)避开禁果效应误区,巧妙处理早恋问题 210
(三)正确应对禁果效应,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213
25安泰效应——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 217
(一)安泰效应启示 217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力量的巨大 218
(三)加强教育,让学生在团队中成长 221
26威尔德效应——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心声 226
(一)威尔德效应启示 226
(二)在倾听中走进学生心灵 228
(三)用“心”倾听,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234
参考文献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