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意义 2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6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8
1.3 研究方法 31
1.3.1 文献研究法 31
1.3.2 调查研究法 31
1.3.3 深度访谈法 32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33
2.1 青少年志愿者的概念及特征 35
2.1.1 青少年志愿者的概念 35
2.1.2 青少年志愿者的特征 37
2.2 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理论 39
2.2.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39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40
2.2.3 公民社会理论 42
2.2.4 相关理论在青少年志愿服务中的应用 44
2.3 学生德育中的相关概念 46
2.3.1 德育 46
2.3.2 德育的基本内容 47
2.3.3 相关内容深入剖析 47
第三章 国外志愿服务发展的阶段特征 53
3.1 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阶段特征 55
3.1.1 萌芽阶段 55
3.1.2 扩展阶段 57
3.1.3 规范阶段 59
3.2 国外志愿服务的形式及特点 61
3.2.1 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62
3.2.2 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62
3.2.3 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63
3.2.4 宗教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64
3.2.5 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64
第四章 我国志愿者在大型活动中的风采 67
4.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微笑”感动世界 69
4.2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微笑“小白菜”走进你我他 志愿精神普及弘扬 76
4.2.1 脱了白菜服 永葆白菜心 77
4.2.2 组织化管理 社会化运作 79
4.2.3 建长效机制 做志愿服务 81
4.3 汶川地震中百万志愿者彰显“中国力量” 83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二中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青少年志愿者调查研究问卷分析 93
5.1 集宁二中青年志愿者社团创建构想 95
5.2 集宁二中青年志愿者社团的文化理念 96
5.2.1 行为宗旨 96
5.2.2 志愿服务理念 96
5.2.3 精神核心 96
5.2.4 做事原则 97
5.2.5 人格要求 97
5.2.6 会旗、会徽 97
5.3 集宁二中青年志愿者社团队伍建设 99
5.3.1 社团成员的招聘条件 99
5.3.2 社团成员的招聘程序 100
5.3.3 社团成员的管理 101
5.4 二中青年志愿者社团活动的开展 102
5.4.1 长期志愿服务小组 102
5.4.2 短期志愿服务小组 103
5.4.3 二中青少年志愿者在活动中的风采 104
5.5 青少年志愿者调查研究问卷分析 112
5.5.1 调查目的 112
5.5.2 调查方法 112
5.5.3 调查过程 112
5.5.4 问卷形式及答案结果汇总 113
5.6 集宁二中青年志愿者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126
5.6.1 问题综述 126
5.6.2 原因及对策分析 127
第六章 探究志愿者工作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129
6.1 志愿者工作拓展了德育工作方式 131
6.2 志愿者工作延伸了德育工作内容 133
6.3 志愿者工作升华了德育工作模式 135
6.3.1 使抽象的道德知识具体化 135
6.3.2 增进道德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 135
6.3.3 是青少年道德学习的不竭动力 136
6.4 志愿者工作搭建了德育工作平台 137
第七章 扬志愿精神 圆中国梦想 139
7.1 “中国梦”及“中国梦”的实质 141
7.2 “中国梦”呈现的时代特征 143
7.2.1 促进中国社会建设的“和谐特征” 143
7.2.2 促进中华民族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143
7.2.3 中华文明在民族复兴中的“创新发展特征” 144
7.2.4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睦友善特征” 144
7.2.5 屹立于世界富强民族之林的“实力特征” 144
7.3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146
7.3.1 必须走中国道路 146
7.3.2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47
7.3.3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47
7.4 “中国梦”的德育价值 150
7.4.1 有助于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150
7.4.2 是一次普遍的理想信念教育 151
7.4.3 是一次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 152
7.4.4 是一次深入的群众路线教育 153
7.4.5 有助于培育国民的世界主义胸怀 154
7.5 志愿者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156
第八章 国内外青年志愿者管理机制比较 157
8.1 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的不同 159
8.2 志愿者培训机制的差异 161
8.2.1 培训定位不同 161
8.2.2 培训操作过程不同 162
8.2.3 培训内容上的差异 162
8.3 志愿者活动评估机制的区别 163
8.3.1 衡量志愿者工作的根据不一致 163
8.3.2 志愿者本身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同 163
8.4 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差异 165
8.5 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的不同 167
第九章 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 169
9.1 拓展关注层面,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 171
9.1.1 完善社会化招募机制 171
9.1.2 完善和发展评估、监督机制 171
9.1.3 建立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172
9.2 规范志愿者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173
9.2.1 加快制定志愿者服务标准 173
9.2.2 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173
9.2.3 服务与社区相结合 174
9.2.4 情怀为情感动力 174
9.3 完善立法,为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175
9.3.1 设立发展志愿者服务事业的政府专项基金 175
9.3.2 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 176
9.3.3 善用政府激励机制 176
结语 178
参考文献 179
致谢 181
附录 集宁区青少年志愿者调查研究问卷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