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宏观经济管理与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3
第一章 传统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分析 3
第一节 对传统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实证描述 3
第二节 对传统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形成原因的考察 13
第三节 对传统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评介 18
第二章 新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26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模式选择的一般理论 26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34
第三节 新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模式的分析 44
第三章 体制转换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完善过程 51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基本内容 51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条件及其进程 57
第三节 推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完善 64
第四章 经济发展模式与宏观管理目标 69
第一节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轨迹 69
第二节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76
第三节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宏观管理目标 86
第二篇 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系统分析 97
第五章 宏观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 97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基础的一般关系 97
第二节 转轨时期企业行为机制对宏观管理方式转换的约束 106
第三节 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模式相适应的微观基础 114
第六章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市场环境 125
第一节 完整的市场体系 125
第二节 统一的市场规则 132
第三节 适度的市场竞争 136
第四节 买方的市场主权 141
第五节 多样化的市场交换方式 148
第七章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计划 155
第一节 计划在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155
第二节 计划调节的性质和特点 159
第三节 计划调节的目标、手段和体制 163
第八章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财政机制 172
第一节 财政机制的构成要素及作用特点 172
第二节 财政机制的控制目标 177
第三节 财政机制的传递手段 183
第四节 财政机制的运行条件 190
第九章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金融机制 196
第一节 中央银行机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导机制 196
第二节 中央银行机制的构成 201
第三节 中央银行调控的总体目标 212
第四节 中央银行调控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217
第十章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格调控机制 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价格调控 220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格调控目标 228
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格调控手段 234
第四节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格总水平调控 241
第三篇 需求管理 251
第十一章 社会总产值分配与需求决定 251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的内容和分解 251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的分配 257
第三节 需求的决定 262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需求形成 273
第一节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与总需求形成 273
第二节 货币供应中的乘数放大效应 276
第三节 货币供应与总供求的平衡 282
第四节 货币供应的控制 289
第十三章 财政分配与需求形成 293
第一节 财政分配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293
第二节 财政分配对需求总量的调节 298
第三节 财政分配对需求结构的调节 304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和收入调节 318
第一节 个人收入形成及其特点 318
第二节 收入调节的内容和目标 323
第三节 收入调节机制 329
第十五章 投资需求及其管理 338
第一节 传统的投资需求及其管理 338
第二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投资需求及其管理 344
第十六章 消费需求管理 349
第一节 消费需求的形成 349
第二节 传统体制下的消费需求管理和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特征 355
第三节 正确选择消费模式 359
第四篇 供给管理 365
第十七章 供给的形成与决定 365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的含义 365
第二节 供给管理的重要意义 368
第三节 两种不同供给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372
第四节 间接型供给管理模式 377
第十八章 供给总量与产业组织政策 383
第一节 供给总量与产业组织政策的关系 383
第二节 产业组织政策效应与供给总量变动 386
第三节 我国产业素质现状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选择 392
第十九章 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政策 399
第一节 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政策 399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403
第三节 产业结构政策与生产结构变动规律 408
第五篇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415
第二十章 封闭条件下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4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 415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关系的公式 422
第三节 封闭体系下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状态调整 430
第四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 441
第二十一章 国际资金流动与宏观经济管理 446
第一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一般考察 447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种类及其经济影响 451
第三节 对外债务的管理 458
第四节 吸收外资的渠道 465
第二十二章 国际贸易往来与供求变动 469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变量对宏观经济状态的直接影响 469
第二节 对外贸易变量对国内经济的伸展性影响 477
第三节 国际贸易往来中的供求管理 484
第二十三章 汇率变动与供求关系 491
第一节 汇率变动和汇率机制 491
第二节 汇率变动与国内总需求 497
第三节 汇率变动与国内总供给 503
第四节 汇率调整与总供求平衡 506
第二十四章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510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 510
第二节 国际收支非平衡状态形成的原因 520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状态调整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实现 530
第六篇 经济增长与波动 539
第二十五章 经济增长的因素和规律性 539
第一节 经济增长类型的一般描述和指标选择 539
第二节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542
第三节 确定经济发展速度的方法 545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规律性 548
第五节 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 555
第二十六章 经济波动过程 558
第一节 经济增长机制 558
第二节 经济波动 564
第三节 均衡增长的意义及其实现条件 572
第二十七章 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 580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式 580
第二节 选择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原则 588
第三节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594
参考文献 602
后记 604
文丛后记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