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典叙事学面面观 1
理论背景 1
俄国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4
现代语言学理论 5
英美修辞学 6
故事话语 7
叙事结构 8
叙事话语 11
第二章 后经典叙事学:语境、跨学科、跨媒介 15
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共存关系 16
作为阐释模式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17
阐释、诗学模式参半的修辞叙事学 22
作为诗学模式的认知叙事学 27
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分歧与联系 30
分歧:作为阐释模式的修辞叙事学与作为诗学模式的认知叙事学 31
例证:詹姆斯·费伦和曼弗雷德·雅恩如何研究“嵌入叙事”? 34
交叉:修辞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对“阅读过程”的描述 36
借鉴:认知叙事学范畴如何用于考察叙事修辞交流关系 38
小结 41
第三章 女性主义叙事学 42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起源 43
S.兰瑟:踟蹰在诗学与阐释之间 44
梅兹、沃霍尔:作为性别差异阐释工具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50
小结 54
围绕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论争 55
情节结构的性别化:彼得·布鲁克斯与苏珊·文妮特之争 55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兰瑟与普林斯之争 59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叙事话语 63
沃霍尔:“吸引型”和“疏远型”介入方式的性别差异 64
兰瑟:女性作家如何建构叙事声音的权威 67
凯斯:女性叙述的规约及具体使用 70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性别身份建构 72
罗宾逊:叙事过程与人物的性别身份建构 74
沃霍尔:叙事形式与读者性别身份建构 76
结语 78
第四章 修辞叙事学 80
R.S.克莱恩:小说情节诗学 83
S.赛克斯和D.雷克特:虚构作品类型,作者伦理表达,读者“结束感” 85
W.布思及其《小说修辞学》 89
从模仿的修辞到交流的修辞 90
隐含作者:“第二自我”还是“文本规范”? 95
不可靠叙述:隐含作者规范还是真实读者规范? 98
P.拉比诺维奇:读者位置及阐释的政治 105
J.费伦:进程、多层次、读者判断、伦理 112
《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1996):叙事修辞理论 113
《阅读人物,阅读情节:人物、进程与叙事阐释》(1989):人物的修辞研究方法 120
《活着就是讲述:人物叙事的修辞与伦理》(2005):(人物)叙事者的修辞研究方法 124
M.卡恩斯:言语行为理论与修辞叙事学 130
第五章 认知叙事学 135
认知叙事学的本质及研究任务 136
“可然世界”叙事理论 144
“可然世界”“叙事世界”“现实世界” 144
叙事“可然世界”:性质、成分及相互关系 147
“可然世界”理论对叙事的阐释力与局限 151
图式理论与叙事理解 153
“图式”基本概念 153
故事结构图式 154
“图式”层级结构与叙事理解 155
“图式”应用:映射、心理空间理论与叙事理解 163
叙事人物认知理论 166
瑟敏诺:人物“思维风格”的认知研究 167
A.帕默:人物思维的认知诗学 170
卡尔佩珀和施奈德:综合的人物认知理论 174
第六章 文学文本的叙事学阐释实例 179
真假难辨的“文本真实世界”——论雷蒙·卡佛《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不确定式”结尾 179
引言 179
“可然世界”理论 182
《这么多水》中真假难辨的“文本真实世界” 184
不确定的世界:《这么多水》的终结感 189
抑郁而疯癫的叙事声音——论《被中断的女孩》中的“自我”及其叙事建构 191
前言 191
关于“自我”的问题 191
三个典型观点 193
抑郁而疯癫的叙事声音 195
寻找“自我”与叙事治疗 199
余论:身体叙事及其阅读 200
“极简主义”的叙述困境及其解决——《洗澡》与《一件好事儿》比较 201
“极简主义”的叙述压力:最少素材与最大体验 201
《洗澡》:低叙事性的“威胁”效果 202
《洗澡》:“极简”叙述压力下的失真 205
《一件好事儿》:解决《洗澡》的叙事性问题 207
《一件好事儿》:解决《洗澡》的真实性问题 209
附录1 “伦理转向”与修辞叙事伦理 215
“伦理转向”的深层原因 216
当前“伦理转向”的六大特征 218
修辞叙事伦理批评的基本方法:以《罗马风寒》为例 220
附录2 几个有影响的后经典叙事学分支简述 226
教育叙事学 226
医学叙事学 227
伦理叙事学 228
自传叙事学 230
生态叙事理论 231
侦探叙事理论 232
参考文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