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迈农的哲学思想 2
第一章 迈农的生平与思想历程 2
第一节 迈农的生平与著述 2
第二节 迈农哲学的思想根基、历程与逻辑结构 7
第二章 心理学理论:“本体论遭遇”的机会和线索 16
第一节 迈农的心理学情结 17
第二节 呈现理论 21
第三节 观念与假定 24
第四节 判断理论 31
第五节 情绪理论 36
第三章 迈农的对象理论 44
第一节 对象理论的逻辑诱因、基本构成与学科多态性 44
第二节 经验三分法:对象理论的理论基础 49
第三节 对象:对象理论的最高本体论范畴 57
第四节 对象的“存在问题”与基本原则 60
第五节 对象的分类问题 67
第六节 复杂对象:本体论的新大陆举隅之一 71
第七节 高阶对象:本体论的新大陆举隅之二 79
第八节 其他对象新大陆 87
第四章 知识论、语义学与逻辑学 98
第一节 知识论 98
第二节 语义学与心理内容理论 114
第三节 逻辑学 120
第五章 价值、虚构与共相:对象理论的泛化 129
第一节 价值论 129
第二节 伦理学 139
第三节 美学思想 143
第四节 关于虚构的哲学思考 156
第五节 共相及其本体论地位问题 159
中篇 迈农主义的辩护与发展 172
第六章 同窗呼应与格拉茨学派其他成员的建树 172
第一节 特瓦尔托维斯基的“经验三分法” 172
第二节 马里的创造性发展 179
第三节 贝努斯对对象理论的心理学论证 187
第四节 阿梅斯德的“本体论转向” 191
第五节 霍夫勒论形而上学和“心理能量” 196
第六节 韦贝尔的对象理论“系统化” 199
第七节 其他弟子的建树 203
第七章“四大遭遇”及其意义 209
第一节 迈农与布伦塔诺 209
第二节 迈农与弗雷格 215
第三节 迈农与胡塞尔 221
第四节 迈农与罗素 229
第八章 迈农主义的多维阐释与发展 244
第一节 迈农主义的“本体论转向” 245
第二节 迈农主义的概念实在论走向 247
第三节 迈农主义的“核内-核外属性”论阐释 249
第四节 迈农主义的属性集合阐释 252
第五节 迈农主义的现象学解读 255
第六节 迈农主义阐释的逻辑学-语义学维度 258
第七节 迈农主义阐释的实存论倾向 265
第九章 共相、抽象对象与模态 269
第一节 共相问题的历史争论与新近研究概说 269
第二节 柏拉图主义的“复活” 275
第三节 模态实在论及其争论 278
第四节 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的概念研究 300
第十章 迈农与虚构哲学的最新发展 308
第一节 迈农与虚构哲学的兴起 308
第二节 柯里的虚构话语语义学与“语用学转向” 311
第三节 法恩论虚构对象与任意对象 317
第四节 卡斯塔纳达的假相理论及其争论 321
第五节 其他虚构主义举隅 339
下篇 迈农主义的本体论资源 350
第十一章 迈农对象理论中的本体论思想 350
第一节 对象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350
第二节 迈农本体论的曲折命运 354
第三节 迈农的本体论“地理大发现,” 357
第四节 迈农的“存在观” 363
第五节“超存在”问题 370
第六节“对象”概念的本体论意义 378
第七节 迈农的特殊本体论范畴及范畴体系 382
第十二章 新迈农主义者的本体论探究 389
第一节 格罗斯曼对迈农本体论的发展与重构 389
第二节 帕斯切克的“M-本体论” 392
第三节 齐硕姆论“无家可归对象”的本体论地位 399
第四节 芬德利对对象理论的本体论解读 405
第五节 劳特利对“本体论迷津”的穿越 410
第十三章 迈农主义与本体论的若干前沿问题 429
第一节 存在样式大发现与个体中心论之超越 429
第二节 本体论的多元化发展 436
第三节“关于存在和非存在的语义学” 443
第四节 范畴、范畴化与范畴体系 458
第五节 迈农与分析传统的本体论 464
第六节 迈农与现象学传统的本体论 480
结语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