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7277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语用指称性为主线,对语言中的指称表达式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描写和梳理。本文一方面在语用指称性的界定、话语规则和指索词应用的讨论中,对传统指称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补充,另一方面利用当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指称的一些非常规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指称现象背后的语用认知机制。本文视角新颖,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选题具有前沿性,为指称研究建构具有兼容性和解释力的理论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西方语言哲学中指称理论的研究 2

一 弗雷格的意义和指称理论 3

二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4

三 斯特劳森的语境论 6

四 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 7

五 小结 8

第二节 国内指称理论的研究 8

一 中国古代哲学的指称论意义观 8

二 现代汉语语法的指称研究 11

三 小结 13

第三节 指称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13

一 语用转向:从语义到语用 14

二 认知转向:从反心理主义到意向性 15

三 小结 17

第四节 本书概况 17

一 研究目标 17

二 研究理论和方法 18

三 主要内容 19

四 创新预期 2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0

第二章 语用指称性 21

第一节 语用指称性的成分 25

一 存在预设 27

二 特定指称 30

三 言者意图 32

四 小结 33

第二节 指称性的语用制约(pragmaticconstraints) 34

一 听者导向(audience-directed) 35

二 认知状态(cognitive state) 3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38

第三章 话语中的指称 39

第一节 指称的简化 39

一 话语指称模式 39

二 话语指称的原则 43

第二节 指称的还原 53

一 零形回指的语用理论 53

二 话语主题构建 5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7

第四章 指索词(Indexicals) 58

第一节 指索词的定义 59

第二节 指索词的指称 61

一 指称性用法(referential use)与归属性用法(attributiveuse) 61

二 语义编码(semanticencoding)与语用推理(pragmaticinference)的结合 65

第三节 不守规矩的(1ess well-behaved)代词 71

一 英语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they”的单数用法 73

二 汉语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她/它”的复数用法 7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7

第五章 延指(Deferred reference) 78

第一节 延指的产生机制 80

一 语用规则——经济性和关联性 80

二 语义修复——异常性和接受性 82

三 语法化过程——创造性和规约性 84

第二节 南博格的延指概念 86

一 函数对应(functional correspondence) 88

二 值得注意(noteworthiness) 89

第三节 对南博格的疑问 91

一 指称转移(reference transfer)VS.意义转移(meaningtransfer) 92

二 延指等价句 95

第四节 延指等价句的认知过程 98

一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简介 99

二 延指等价句中同位基的可及性分析 10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03

第六章 隐喻指称(Metaphoric reference)与转喻指称(Metonymic reference) 105

第一节 隐喻指称和转喻指称的差异 106

一 隐喻指称 107

二 转喻指称 108

三 两者区别 110

四 成为延指的条件 113

第二节 隐喻的认知语用方法 114

一 隐喻理解的认知研究 115

二 隐喻理解的语用研究 123

第三节 非常规指称的共性 131

一 关联激活(activation of relevance) 133

二 认知概念(cognitive concept) 13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0

第七章 结语 141

第一节 本书总结 141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143

第三节 问题与局限 144

第四节 研究展望 14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6

参考文献 147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延指等价句样本 160

附录二 《钱江晚报》(2005年8月)新闻标题中的隐喻样本 176